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重逢一尘不染的初心 文明辉映下的中国艺术 雪山神韵 一本实用的教育“工具书” 生态美学热点问题的探寻与反思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文明辉映下的中国艺术

□ 李北山

如果说,民族的、国家的、经济的历史构成了人类文明白昼的光芒,艺术则如夜空的星光,传达着世界的诗意。那些星光来自光年之外,仿如我们辽远而神秘的心灵世界,有时候,我们只能凭借想象到达。这星光中最迷人的,是月之光辉。那是月亮映射的太阳的光辉,但它本身又是如此独特的存在,带给我们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艺术是文明的星光——这是《小天下•中华文明(艺术卷)》这本书的立意所在,同时意味着这本书将从文明史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理解中国艺术。

人类自踏出蒙昧的第一步,就具备了精神性的一面,艺术创造是出自本能的第一次确证。从本能到自觉,从无目的到目的性,从偶然为之到自主探索,从技艺生成到经验累积,从有用到无用,在这个共生的、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艺术发生了。

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

穿过五千年的时光,从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看到我们的先民在天地间舞蹈(图1):她们手拉手在太阳下、在月亮下,她们在水边、在火边,踏着欢快的节拍起舞。她们头上的发辫、身上的衣饰随风舞动。她们的舞姿被一位陶工定格在一件陶器之上:舞者五人一组,三组绕盆一周形成圆圈,以平行竖线和叶纹间隔,上下则钩以弦纹,上部一道,下部四道,她们看上去就像在舞台上演出一般。她们脚下平行的弦纹,又像是荡漾的水波,小小的陶盆宛如平静的池塘。她们均面向右前方,显示出准确的节拍和步调的一致,头饰与衣饰的飘动,增添了舞蹈的动感。每组中最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臂膀在不断频繁地摆动的样子。这件陶器将沉睡于地下,直到有一天重现。
艺术将我们和遥远的过去联结在一起,它还将通向更加遥远的未来。
这样一件来自石器时代的器物,向我们展现了最初的中国的艺术——其中既有制器的手工技艺,又有绘画、舞蹈、音乐,必定也有诗的歌唱。当我们以现代艺术的观念看待这样一件器物,文学和戏剧也在其中萌芽。我们看到先人的生活世界,同时看到他们精神的欢愉。
从脱离蒙昧开始,中国人就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艺术是中华文明中最为璀璨而活泼的部分。我们今天看到的艺术并非一直都“如其所是”。每种艺术都有着漫长的生命历程,它吸收每个时代的精神,融汇不同的文化,受到思想的、政治的、科技的甚至那些伟大人物的影响。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的艺术消亡,有的艺术蜕变,有的艺术则始终保持着它恒久的生命力……直到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些异彩纷呈的中国艺术。
在我们准备认识并试图理解中国艺术之前,有必要了解艺术的起源,这是所有人类艺术面临的共同的第一问题。因此,这本书第一章即从远古中国的历史中和原始艺术的遗存中思考艺术是如何起源的;第二章则梳理了中国艺术的简要的历史,并在西方艺术分类和丰子恺先生“艺术十二境”的基础上重新提出了中国化的艺术分类,这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其后各章,即从中国文化传统的角度,对一些重要的中国艺术门类进行介绍,第三章介绍中国的音乐;第四章介绍书法;第五章介绍中国画;第六章介绍瓷器,瓷器是“工艺”之一种,中国的工艺异彩纷呈,瓷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一度是“中国”的代名词;第七章介绍中国的建筑,建筑既是各类手工技艺,又是书法、绘画等纯粹艺术的集大成者,无论从布局、营造还是修饰和寓意无不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精神;第八章介绍戏剧,这是艺术塑造中国人的生活的最重要的门类,它将文学和音乐、歌舞的传统带入民间,将教化和娱乐融为一体,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艺术生活方式之一。
中国的艺术自其起源,就在表现中国人的文化,并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之中。因此,它既是文明之因,又是文明之果。我们会从艺术中看到中国人的信仰,看到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观念,看到文化交融的印痕;艺术又在其自身的历史中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灵,人们从中发现了线条和符号,它引导着中国人对世界的抽象,引导人们思考“道”,思考有无、阴阳、动静,思考中庸与和谐,思考孤独和寂静,展现人心和性灵。
中国的艺术是美的。这种美不仅在艺术所创造的独特的语言和形式,而且在其所展现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魅。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却通过中国人的心灵得以映照。中国的艺术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亦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中。我们用艺术去表现自然和历史,其实是表现文化视域中的自然和历史。中国的艺术又是心灵的。艺术是文化的表现,表现的是一个文明的共性,又是观念的表达,表达的是生命的个性——艺术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秘境。我们深信“艺可通神”。
所以,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艺术,总是从美开始——从形式之美到文化之美,而终于听到一个心灵在历史深处的吟唱,我们会与之唱和,我们也就参与到这艺术生命的成长之中。一个真正的欣赏者,往往是从艺术的美开始,而终于艺术中的心灵;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或者匠人,在艺术的创造中,则是从他的心灵开始,而终于美。(作者系山东政法学院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教授)

《小天下•中华文明(艺术卷)》
泰山出版社 李北山 著,葛剑雄 主编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