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课改人物 对话法洪雪:漫步在“趣味语文”的王国里 与其“堵”不如“疏”

第4版:课改人物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课改人物
04

对话法洪雪:漫步在“趣味语文”的王国里

□ 张桂玲

专家说

法洪雪老师为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冗杂无趣”“少慢差费”现象,借助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语文教学人文情趣的本体特征出发,在阅读与写作这两个最主要的语文学习领域,开发探索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意识的“趣味语文”教学主张。

“趣味语文”把“有趣”作为改进课堂教学的切入口、提升学习体验的“催化剂”、滋养文学素养与人格精神的“维他命”。通过链式主问题阅读教学设计,文本丰富而隐秘的思想内涵与语言形式被转化为异彩纷呈的课堂生成:唤起引人入胜的兴趣,营构生动怡人的情趣,触发探奇索隐的理趣,涵养宏博深致的雅趣。书信作文、量表评价,巧妙地把读者意识、任务驱动、标准反馈、心灵成长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教改评一体化模式,实现了作文教学的过程化、生活化与成长化。

“趣味语文”,未来可期!

——潘庆玉(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法洪雪抑扬顿挫地大段背诵着当代作家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声音中饱含着感情,双眸中闪烁着光。

“有人说,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授教材,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法洪雪教龄虽已逾20 年,但她的课堂上时而激情澎湃,时而灵光乍现,恍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这是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淼、李勇、石阳在《拓出“趣味语文”的教学主张》一文中所描述的法洪雪。

为了带领学生找到母语教育的“趣”,法洪雪在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和作文教学方面探出了一条新路。

趣,是兴趣,也是创意;是情趣、也是理趣;是美趣,也是活力。味,指语文的味道,也指学习的滋味,指教的艺术,也指学的境界。

“趣味语文”,是情趣、理趣、兴趣、创意,也是味道、滋味、艺术、境界。

用“趣味语文”培养“有趣的人”

记者:您如何定义“趣味语文”?其核心特质有哪些?课堂上如何体现,可否略举一二?

法洪雪:语文的趣味体现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过程中。这个过程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植学生的人文情趣和人生志趣,训练学生的思维理趣,培养学生审美的美趣。

“趣味语文”的实践研究,以“有趣”为前提逐步推进,又是互相回环的。回环的起点和终点皆为“有趣”,即力求通过好玩的语文,达成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趣的人”的目的,达成“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本的教育观,达成从“人才培养”到“人的教育”的转变。

总之,“趣味语文”试图破解课堂沉闷、教学无趣、核心素养生成缓慢的困局;期待实现语言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运用,思维的快速发展和高层次提升,审美素养的不断丰富和开阔,传统文化的不断积淀和弘扬。“趣味语文”,用“有趣”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植学生的人文情趣和人生志趣,训练学生的思维理趣,培养学生审美的美趣,最终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记者:您的“趣味语文”与新课标提倡的哪些理念是一致的?

法洪雪:2022年4月,新一版的课标颁布,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十几年来的研究方向,与新课标理念是如此契合。

我倡导语文教学全过程,要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植学生的人文情趣和人生志趣,训练学生的思维理趣,培养学生审美的美趣。这恰好对应了新课标提出的“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维度。

在写作教学方面,“趣味语文”教学法为解决写作教学缺少过程化指导等问题,研制了基于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量表写作课。将量表这个评价工具作为学习支架引入写作教学全过程,为写作教学搭起“讲•评•改”的支架。这些实践,与2022版新课标提到的“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等理念高度一致。

“链式主问”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对直捣文本内核或者涉及语文知能的核心问题进行有思维深度的研磨,解决文本的核心问题。

以“链式主问”抵达“趣味深处”

记者:据说您对于如何上好语文课有个观点,就是“文有文气,课有课气,文不能断”,力求不卡顿,并创新出独具特色的“链式主问”教学设计。什么是“链式主问”?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

法洪雪:所谓“链式主问”,即在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用一个或者几个能直达文本内核的呈链型的问题引领、构建学生学习活动,达成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育学生的生活情趣、训练学生的思维理趣的目的,以精确完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链式主问”教学设计倡导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深度解读。尤其要重视对核心问题的研磨。这个核心问题指直捣文本内核的问题或者涉及语文知能的问题。余映潮老师在“主问题”的设计的相关讲座中,也提到这种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就是“主问题”。或者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

我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经验,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设计中,用这样的3个问题串联成“链式主问”:“那时那刻,‘我’想起了什么”——“我是怎样长大的?”(赏读因为赖床挨打、寄钱闯练)——“我长大了,爸爸为什么没有来?”(赏读临终遗言)这样的“链式主问”教学设计达成了对文本内核的感悟,引领学生感受了文本展现出来的丧父的哀伤、无穷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无限感恩,在此基础上,再重视其中一些与核心内容相关的片段的研磨。

记者:“链式主问”教学设计倡导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深度解读,在文本切入点的选择方面大致有哪些方式?

法洪雪:一是从直捣文本内核的关键处切入,即从文本中寻找关键词,来作为“链式主问”的切入点。例如,《秋天的怀念》中的“好好儿活”。以“好好儿活”为关键词,设计的“链式主问”是:“母亲为什么要‘我’‘好好儿活’——母亲是怎样教‘我’‘好好儿活’的——‘我’学会‘好好儿活’了吗”。这样的关键词式的“链式主问”可以引领学生涵泳品味文本,引领长时间的学习活动,直捣文本内核。

二是于疑难处寻找切入点,即从文本最难读、最难懂的地方入手,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链式主问”的引领下深入思考,加深理解。例如《富贵不能淫》的“链式主问”的设计:许多学生认为,本文的题目“富贵不能淫”是论点,这是真的吗?——景春和孟子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辩论的?——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最终的观点落脚在哪里?——那么,本文的论点是“富贵不能淫”吗?在这样的疑难处切入“链式主问”,学生的思维就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的“链式主问”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

三是从语文本身的学科知识角度寻找切入点。例如《白杨礼赞》的“链式主问”设计:礼赞是什么意思?作者在赞美谁?(白杨树和抗战后方的军民)——二者有什么共同点?(联系树、人、精神)——既然归根结底要赞美一种精神,为什么不直接赞颂?(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这样的“链式主问”教学设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明确一些典型课文的典型语文知识。

因为心中有读者,开始变得有话可说;因为有话说,表达开始变得顺畅;因为有了来往的交流,开始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以便于能讲给远方的朋友听……作文,因为有了书信的媒介而变得鲜活起来。

通向“生活之趣”的“作文之舞”

记者:据说,您开展了基于“趣味语文”的作文教学研究,围绕既定的4个研究维度中的“生活”这个维度,让学生作文有出处——有生活,让学生作文有去处——有读者,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指导,重视写作情境的创设,重视写作后读者的阅读体验。其中的趣味如何体现?能具体谈一下您是怎么做的吗?

法洪雪: 为达成作文教学的“趣味”,我和几个工作团队主要聚焦书信作文和基于量表的统编版教材主题作文课的实践研究。

书信作文,是在青岛市3所初中语文学科实验基地进行的,以3所基地学校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系列的书信方式教作文。这项研究的目的有3个。一是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心中有读者”的习惯,让同龄人成为学生的读者,以学生给同龄人写信的方式完成每次作文训练;二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写作能力、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写作理念;三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高耗低效的现状,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在“我用书信写作文”的课改实验过程中,学生写信、改信、收信、回信,隔周一次的书信交流成为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课程。学生在书信里尽情地表达,也在不停地规范着自己的语言系统……作文,因为有了书信的媒介而变得鲜活起来。

“量表作文”,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入作文量化表格这个中介,让作文量表成为学生学习写作、评价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学习支架”;“教、评、改一体化”指的是量表的使用,贯穿作文教学、评价和修改的整个过程,以形成完整的作文学习体系。

这项研究以统编版教材为主题,以学生的作文为学习资源,设计不同的适合各个作文题目的量表,共同完成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这项研究的目的有3个。一是给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可参考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二是给学生的写作学习以过程性的指导;三是将写作教学讲、评、改一体化研究和统编版教材以及中考作文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

基于量表的作文课,是从教学过程末端的评价环节入手,来指导写作教学。这种方法可谓“以终为始”。与正向实施的教学相比,其目标更加清晰,量化的标准更符合学生写作能力梯度状态,可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在研究过程中,一批青年教师特别是乡村青年教师成长了起来;使一大批学生受益,感受到了语文的情趣、理趣、志趣、美趣的学生,其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阅读链接

发轫心理学的“趣味语文”

“趣味语文”将认知心理学引入语文课堂,尊重人的思维规律,深度解读文本,杜绝浅层滑行解读文本的现象,并引领教师做系统的解读文本的技能研究。

法洪雪第一次当班主任时,面对一群不服管教的学生,正当她如坐针毡、毫无头绪时,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她:“我们沽河岸边有句话:哄孩子,摸拢牛。你得想点法子,寻思点道道儿。”

于是,法洪雪开启了自己“道道儿”的寻觅之旅。学生张瑞敏锐却不羁,不服教师管教。法洪雪从赏识他的作文入手:“张瑞,我刚批完上次的作文,你的《印象深刻》让我印象深刻,你小子才华横溢。今天作文课上,就当作范文读一读,好吗?”随后的一个月,张瑞又写了几篇不错的文章。法洪雪对张瑞的作文大肆表扬的同时,又与张瑞聊起了自己心目中好男孩的标准:第一要帅气,第二要有磁性的声音(张瑞在市区朗诵比赛得过奖),第三要写得一手好字,第四要写得一手好文章,第五要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张瑞当场表示,他完全可以争取先做到第三条——练一手好字。

“其实,学生并非不知道自己身上的问题,而是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个男孩缺点不少,但聪明敏锐,有个性,有才气。只要让他感受到学习中的成就感和趣味性,他便会向积极的方向改变。”由此,法洪雪更坚定了自己对“趣味语文”的追求。

“趣味”深处是爱与智慧。法洪雪自诩是时常为学生“挖坑”的老师,但她的坑里却不是陷阱,满满的都是饱蘸爱意的教导。“为师者,要付出真性情,更要讲求真方法。”法洪雪认为,必要时,记得玩点“狡猾”的办法,“曲线救国”也好,暗渡陈仓也罢,比站在教室门外把孩子“训得稀里哗啦”要有效得多。(刘淼 李勇 石阳)

人物名片

法洪雪,胶州市教体局初中语文教研员,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青岛市拔尖人才,第四期齐鲁名师实践导师,第四期青岛名师实践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合作导师,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学科实验基地主持人,致力于“趣味语文”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及青岛市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