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峄城区:探索“榴乡”特色强镇筑基新范式
与研学基地合作,建劳动基地,设劳动课程,用数字化劳动平台……枣庄市峄城区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大背景下,立足区位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辖区师生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以整体推进、共建共享的思路,探索形成了具有“榴乡”特色的强镇筑基新范式。
系统规划,构建区域整体推进的共建共享模式
“我们依托峄城区丰富的山水林田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学生提供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接受自然生态及劳动教育的好去处,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峄城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勇说。该区制定出台了《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从课程、师资、资源、场馆、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规划布置,形成了家庭、社区、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的全域劳动教育新体系。去年7月,峄城区教体局与山东国金水利发展集团“石榴融创园”研学基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揭开了峄城区劳动教育资源多主体开发的序幕。
指向学生发展,开发区域性基础劳动课程
“我们学校的基地就像一个百宝园。在这里,我不仅能带领学生们在室外体验粘贴画,而且能利用墙壁上的二十四节气彩绘为学生们讲解。不仅使他们开阔了视野,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对课程充满了期待。”阴平镇白山前小学校长宋君伟介绍道。
“同学们,你们今天设计的模型,明天就可能变成真的物品。”吴林中学教师刘春早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解“3D打印”课程。
据悉,峄城区各中小学累计开发课程30余门,供学校和学生选择和借鉴。阴平镇白山前小学开设“二十四节气”农业历法课程和“五谷艺术”“粘贴画”“盆景制作”等手工课程,吴林中学开设“3D打印”“无人机”等科技类劳动实践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完善评价体系,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老师通过手机平台周末将劳动作业发送给我,我通过平台及时发布女儿在家里劳动的照片,老师在平台上发布她在学校的劳动活动,这个平台可以对她的劳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劳动画像’。劳动作业不仅促使孩子提高了自理能力,而且让她体会到了家务劳动的艰辛,我对此感到很欣慰。”阴平镇中学学生张一坤的妈妈开心地说。
阴平镇中学利用数字化建设“慧”劳动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等4个方面,给每名学生绘制“劳动画像”。阴平中学的学生每天自愿在平台打卡,展示每周劳动时间、学习技能和劳动成果,劳动教育在阴平镇蔚然成风。
拓宽教育渠道,构建“四位一体”研学模式
据介绍,峄城区中小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因地制宜开辟了各具特色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部分学校还建设了高标准、功能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教室和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的劳动实践需求。拓展校外资源校内共享常态化机制,加强劳动基地建设,先后挂牌成立冠世榴园、榴兴农业公司、程庄胜利渠、阴平集聿笔厂等10家峄城区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构建学校、家庭、基地、社会“劳动教育共同体”。据悉,峄城区冠世榴园、峄城石榴融创园成功申报挂牌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集律博物文化、胜利渠精神教培中心等4处成功申报挂牌市级优秀研学基地。2022年,峄城区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教育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