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潍坊商业学校 75枚国赛金牌淬炼出来的“金牌精神” 烟台大学获评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济南旅游学校 “云端”推介会为38名学生实习就业“寻岗” 潍坊市岞山实验学校:“七个兔”寒假作业新意满满 淄博市周村区中和街小学:走进古城寻找年味儿 寒冬送温暖 书香过大年 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 聚焦“双减”探索绿色教育“新通道” 乡村娃“读”城的N种方式 荣成市第十二中学 “校园妈妈”家访真暖心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 聚焦“双减”探索绿色教育“新通道”

□ 刘鑫

面对“双减”政策落地后的“教育之变”,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主动作为,想实招,聚合力,以学科育人为基础,用“德•文”文化陶冶、浸润、引领师生,推动了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学科+”,加出教育新生态

该校坚持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导向,对课程实施“加”与“减”,把涉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创造力课程列为“+”的范畴,形成以“学科+”为基本综合方式的课堂拓展。一是“学科+比赛项目”,寓教于乐,“加”出大素养。开展了“书香伴我成长”“亲子共读”等“语文+”拓展活动,“速算比赛”等“数学+”拓展活动,“英语口语风采比赛”等“英语+”拓展活动,将知识和游戏结合,将紧张的考场变成轻松而又具吸引力的游乐场,实现了寓教于乐。二是“学科+社团文化”,推陈出新,“加”出新活力。语文学科的“+”里面既有“踏歌行吟”经典吟诵社团的常态化诵读活动,又有“校园诗词大会”上的古韵古色,还有“亲子共读经典”中的家风传承,更有“沐风讲堂”上学生诗情画意、激情满怀的讲演。另外,“美术+陶艺社团”“音乐+吕剧社团”等进一步为学科知识的运用赋能。三是“学科+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加”出宽阔的视野。学校开展以“寻忆家乡文化”和“探寻兵家圣地、培养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学科+”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近距离接触优秀乡土文化,游中学、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在实践探索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立足“德•文”文化,推动课程体系深层次建设

学校构建 “德•文”融合育人体系,着力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建设活动,并将“崇德尚文、厚学求真”贯穿整个课程建设活动。组织开展了“德文杯”系列活动,以活动带动课程。依托“现场作文大赛”,探索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成立“踏歌行吟”经典吟诵社团,常态化开展诵读活动;开展“国学小名士”校园选拔赛、校园诗词大会、亲子共读经典和古诗诵读闯关等活动,学生从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你的作业”走向快乐完成“我的作品”,他们的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师的专业也得到了发展。学校获评“山东省2021年度寒假读好书优秀组织单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获评“东营市首批优秀研学课程”。在2022年全区小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比赛中,学校获得24个一等奖。

聚焦“双减”作业精布局

筑牢“云端”培训新样态

学校以“优化作业设计”为突破口,在作业设计上出实招儿,实现学校教育质效双增。一是着眼分层视角,实现“课堂+作业”联动优化。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以“分层设计、自主选择”为支撑的“两类三层”作业布置模式,对课堂与作业进行动态管理,促进每名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最大限度的增长。二是着眼群课视角,拓展“学科+”的跨界融合。深入挖掘学生在学科中的潜在能力,将学科与专业元素融入学生活动,不断探索学科内容在各自领域及跨学科的实践。布置节日主题实践作业、设计游戏类作业、自制绘本等,让作业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三是着眼课题的视角,深化“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实施“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优化作业实践与探索”课题研讨,开展“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作业管理能力提升线上专题培训,并在课堂实践与“一课三备”过程中以“说题”形式,以题启思,深挖教材,形成“专题链”,实现线上“云教研”和线下课堂实践的深度融合。

此外,学校还以“幸福成长导航”为方向,以“爱的教育”活动为抓手,开展了线上学习标兵、优秀家长表彰主题班会、居家锻炼指导会及劳动主题展示会系列活动,推进了线上教学深入开展,确保了线上教学质量,有力拓展了家校共育的生长点。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