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侃兔喜气旺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可爱的吉祥之兔蹦蹦跳跳向我们走来。2023年是中华传统生肖中的癸卯兔年,源远流长的兔文化为新年定下快乐喜庆的基调,有关兔子的趣闻典故自然成为人们兴致盎然的话题。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三瓣嘴要张开,想吃萝卜和青菜。”兔子是一种性情温顺的草食性脊椎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兔形目,具有管状长耳、簇状短尾、比前肢长得多的强健后腿,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所谓“静时如画,动如脱兔”。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兔是一个象形文字,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兔”字,长耳短尾之态也。兔有家兔和野兔之分,野外见到的都是野兔,家兔是由野生穴兔长期驯养而来的。我国的养兔历史可追溯到远古,历史悠久。“肃肃兔置,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记录了狩猎野兔的完整过程。《后汉书•梁冀传》中记载:“冀起兔苑于河南城西,经互数十里……调发生兔,刻其毛以为识。”兔园不仅养兔,而且从各地调集野兔来饲养繁殖,并刻毛作为记号,避免搞混弄错。
古代的兔子多为灰褐色,夹杂着黑色的杂毛,纯白色兔子十分稀少,所以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祥瑞,预兆着国运昌隆。李白《把酒问月》说:“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宋代欧阳修的《白兔》写道:“天冥冥,云蒙蒙,白兔捣药姮娥宫。”王安石《信都公白兔》曰:“宫中老兔非日浴,天使洁白宜婵娟。”明代徐渭《水仙》云:“兔房秋杵药,鲛室夜珠梭。”这些诗句与民间流传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等故事相得益彰,越发为兔子增加了几分神气。它们或奔跑嬉戏,或手持灵芝仙草,更多则是在桂花树下抱铁杵捣药。白兔所杵的药叫兔药,是仙药,人吃了它可以延年益寿、青春永驻。
与兔子有关的成语典故、歇后语,也实在是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孙子兵法》中的“动如脱兔”,形容行动迅速敏捷。《战国策》中的“狡兔三窟”,比喻行走处世要多方考虑。《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则告诉世人不要有侥幸心理。此外还有歇后语,譬如:兔子的腿——跑得快、兔儿吹笛子——嘴不严、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兔子看人——红眼了、兔子拉犁——心有余而力不足、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可谓俯拾皆是,异彩纷呈,读来颇有意趣。
兔子外形文雅,骨肉匀称,温情脉脉,楚楚动人,富有灵性,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兔子因很强的繁殖能力,在民俗文化中成为生命繁衍、多子多福的象征,故民间有赠兔画作添丁之贺意。画中有6个孩子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着一手持兔子的小孩,祝贺受赠的孩子将来平安幸福、步步高升。古代汉族还有挂兔头的岁时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以竹筒盛雪水,将用面捏好的兔头与年幡、面具一同挂在门额上方,以镇邪避灾。正月十五元宵节,几乎家家户户会扎兔形灯笼,游街玩耍。“兔儿爷”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区的一种节日物品。其兔首人身,手持玉杵,披挂大将行头,威风凛凛地骑在老虎身上,深受儿童喜爱。
农谚有云:“日出卯时。”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的兔,与十二地支中的“卯”对应。《说文解字》:“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指草木出土萌芽的意思。“卯”用时间来表示,是清晨5时至7时,为黎明太阳准备东升之际,充满无限生机。因此兔是卯时之神,也是聪明、善良、娴静和乖巧的象征,恰如神话故事中所讲的,兔是月亮的精灵,是圣洁、光明、长寿的象征。
卯门生喜气,兔岁报新春。兔年来了,必将为我们2023新年带来吉祥如意、喜气好运!祝愿大家新春新气象,兔年大展鸿“兔”、扬眉“兔”气、“兔”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