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赋能增效”是检验“双减”成效的关键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怎样提升教学质量,怎样通过合理的作业布置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业而言,确定作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明晰的学习目标,而且可以避免出现学生因作业过多而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现象。同时,明确的作业目标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说,让作业“赋能增效”是检验“双减”成效的关键。
“双减”政策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作业量方面。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作业并非要求“题海战术”,需要有针对性以及突出性。过多的抄写作业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机械记忆,并不会关注抄写的内容。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过多的抄写作业反而会使其对语文学科产生反感,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与此问题相类似的还有作业的难易程度问题。若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较大,会浪费学生较多时间,也会让学生产生较大压力;若难度较小,就达不到锻炼学生能力、复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注意,难度应以现有的能力应付之内为宜,可以留一两个思索性问题,不一定要求学生完成。在实际的布置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对数量以及难易程度进行高效的掌握。过量不仅不符合当前的减负要求,而且容易增加学生的课后时间消耗,进而增加其对语文学科的反感程度。
在“双减”政策落实初见成效的当下,教师更需要对作业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大方向方面,可以按照内容以及创新类型进行分类。就内容而言,首先可以分为基础型分层,其对象是全体学生。按照单元语文要素,与单元中需要掌握的基础字词句内容相结合,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业。这类作业包含的内容主要应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部分。其次是发展分层,此类分层的对象是部分学生,主要内容为将已经学习的基础知识以综合运用的方式呈现,为大部分学生安排与课上所学相关的课内外阅读、课内练笔等。与基础型作业相比,更需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能力。如果说基础型作业面向全体学生,那么发展型作业则面向大部分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提升型分层作业面向的是一小部分学生,是就单元目标或某篇课文中个性化目标中的某个重难点,设计出面向一部分有特别需求的学生的习题。在布置此层级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可以适当减少这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型作业。
就创新型作业而言,首先可以布置开放型作业。小学阶段,学生语文课程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充满了时代的色彩。因此,语文的学习也绝对不只是在教室、学校内,需要与广阔的自然与社会联系,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这种开放、更加活泼、更有活力的课程实施,才能在实现“双减”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其次,创新型的作业设计强调培养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独立性、创造性在新时代更加凸显。创新型作业要求学生发挥再造性想象和积极思维。最后,合作型作业是独立自主与合作共赢的交集。学生完成作业既要有自己的思考,又要与同伴讨论、交流,促进内容的完善、表达的准确。在实际对作业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规律,而且重要的是因材施教,通过设计分层作业、优化创新型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让“双减”真正落到实处。
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指导学生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布置有效作业,必须加强作业批改,提高作业反馈矫正和评价的有效性。现阶段,部分教师只看到学生作业表面的对错及完成情况,在批改的过程中比较马虎、草率,忽略了作业中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课外作业中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书写习惯、语言风格、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每次作业批改,都要及时、认真。在批改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作业要统一进行等级批改,改正学生作业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批改符号;第二,注明批改日期和作业订正的要求;第三,加注激励性的批语和评语;第四,在批改过程中,必须做到书写认真,达到为学生起示范作用的目的。此外,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传授知识与解答疑难困惑的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为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