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永远在路上
——记齐鲁名校长、新泰市青云小学校长王茜
王茜正在讲授杜甫的五言诗《望岳》
新泰市青云小学坐落于新泰市平阳河畔,校门口树木叠翠流金、层林尽染。走进校园,刻在校门北侧办公楼上的“和融天下、乐学致远”“和乐进取、厚德大成”校训校风格外醒目。
循着琅琅的读书声,记者来到二年级(1)班,见到了正在上传统文化课的校长王茜。此刻,她正在讲授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诗《望岳》,笑容和蔼可亲,声音抑扬顿挫、充满激情。“同学们都喜欢王校长上的课,她讲课的声音特别好听,讲课内容很吸引人。”学生李政和说,“在课堂上,我已经背过了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我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也喜欢她夸奖我。”
王茜是第三期齐鲁名校长。通过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3年的培养,她带领青云小学团队在思考、探索、实践的路上执着前行,形成了现代教育理念、前瞻治校方略、“和融”管理智慧与独特艺术视角,实现了个人、团队、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名,山东省特级教师2名,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2名,泰安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6名;获评省、市级优质课45节,立项课题研究20余项,教师发表文章50余篇。
“把每次挑战都当成磨炼”
1988年7月,王茜从莱芜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任语文教师。历经11年班主任、语文教师的工作,她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王茜把少先队比作一座充满绿色、有珍材良木的生态园。在这座生态园里,她用一颗童心带着学生耕耘,组织开展了“十月的阳光”朗读会、礼仪教育、安全主题队会、领养绿地、读书吧、手抄报大赛、轮班升旗、六一艺术节等活动,创办新泰市第一家“校园电视台”。一个又一个特色活动带给她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看着学生在少先队里健康成长,王茜由衷地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幸福和甜蜜。
2004年秋季,开学不久,时任校长王悦升把王茜叫到校长室,给她安排了一项特殊的工作——撰写教代会上的学校工作报告。王悦升笑着说:“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你组织活动的眼界开阔,撰写的讲话稿贴切。这个工作交给你,我放心。”面对王悦升的认可和信任,王茜郑重地点点头,痛快地把这项任务接了下来。
然而,点头容易,做起来难。王茜找来学校两年来各部门所有的工作总结,仔细地阅读、学习、记录,尽最大可能全面了解学校的工作;找来青云一中各类会议上的讲话稿拜读,全方位了解王悦升的语言特点和讲话风格;搜集许多教育类报刊、资料,吸收新的办学理念……每天,一上完课、批改完作业,王茜就投身到资料的阅读中。她一边读一边记,一边记一边构思,甚至有时连晚上做梦都是在写材料。那段时间,王茜每天忙得连轴转——作业要批改,少先队的活动要组织,各类检查要应对,报告材料要构思,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无以言表。晚上,她经常在书桌前写稿子,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
半个月后,在教代会上,听着王悦升铿锵有力的讲话,看到教职工代表认真聆听他作报告的神态,王茜的感觉妙极了——如释重负、心花怒放,充满了成就感、幸福感……她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大量的阅读,深刻的思考,一遍遍的糅合、修改、提炼,大大提高了王茜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材料搜集融合能力。写稿15天,既让王茜进一步了解所任教的学校,又渗透了她对学校浓厚的情感:学校厚重的内涵,学校教师对教育的深情,学生的多才多艺……
半个月的用心写作,磨炼的是意志,积累的是素材,练就的是文笔,提升的是精神。从此以后,王茜不再惧怕提笔写东西。她撰写的《敬老爱老助老“八个一”》活动案例获得中央文明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山东省“五小”活动金奖,设计的主题班会获泰安市主题活动一等奖。此外,她还获得山东省辅导员技能大赛创新论坛一等奖,10余次在各类活动中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
在13年的辅导员生涯中,王茜深刻感受到:要珍惜生命中的每次遇见,把握每次成长机遇。一次次的历练和引领,令她在教育岗位上追求卓越的目标越来越清晰,精神世界也更加丰盈。王茜先后被评为泰安市十佳优秀辅导员、十佳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山东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校长。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2012年8月,王茜走上了学校业务副校长的工作岗位。她明白,工作之路不仅仅是诗情画意,还有千头万绪的琐碎工作等着她安排、调度、落实,理清工作思路至关重要。面对复杂琐碎的工作,王茜决定从系统条理地做好日常工作抓起。每学期,王茜都会准备5个笔记本——工作日志、会议记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读书笔记,把手头的工作一一分清记录在本。每项工作安排给谁,以什么样的标准完成,完成的时间,完成后的档案汇总、上报,一一落实后打上对号。无论一天有多少事务,她都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2014年暑假,学校投资30万余元建设录播教室,时任校长马安超要求教师授课充分利用好录播教室。于是,王茜和教导处的教师商量方案,要求每名教师都到录播教室上一节展示课,并且随时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同时进行网上观课、议课。然而,录制展示课安排表刚刚上传到学校QQ群,几名年长的教师就找到了王茜,向她倾诉了内心的担忧:“我们这么多年不上公开课,如果讲不好会不会让青年教师笑话,丢了面子?再说了,职称晋级了,名气也有了,还有必要再这么折腾吗?”
面对老教师的担忧和困惑,王茜陷入了沉思:“我们的老师,有的年长了,有的成名了,不知不觉就停下脚步、不想前行,进入一个发展的瓶颈期、高原期,无法自我突破。难道我的身上就没有这种现象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击中了王茜内心深处的那块短板。她继续反思道,“评上特级教师后,我有点儿满足于现状,多年紧绷着的那根弦一下子松了下来,总想着上有老、下有小,家务等着收拾,因此没有了再突破的动力。尤其担任副校长后,尽管我一直未离开课堂,坚持上课、听课,但教师们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上出高质量的公开课,还真是一次心理上和面子上的挑战。如果连我都停滞不前、不敢上公开课,又如何让教师摈弃胆怯,勇敢地面对新挑战?我得带好这个头!我必须做大家成长路上的领航人!”
于是,王茜带领语数英学科的7名教师,老中青结合,开展了尝试教学的研究。大家找来材料,认真学习研究尝试教学的内涵,设计备课、做课件,互相磨课。大家先在学校里录课,然后一一互评、修改,再录再改,最后把成品上传到学校网站。一周之后,山东省举行尝试教学赛课,王茜等7人赴济南参赛,结果一举获得两个特等奖、5个一等奖。其中,王茜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获得了特等奖。这个过程对学校教师产生了很大触动。老教师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告诉王茜:“校长带头录课,效果还很好,咱们没啥说的。”
“把教师发展放在第一位”
除了以身作则,王茜还特别重视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她常把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有创造精神的教师集体是教师个人才智发展的沃土”挂在嘴边,在日常工作中逐步确立了“从名师工作室入手,抓名师团队成长;从课题入手,深化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
方向确定了,就要迈步向前走。王茜先从组建名师工作室入手,先后组建起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等4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形成了由曹丙娟、吴倩、闫素珍、高燕领衔的专业教师团队,构建起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的教师成长模式。
在课题研究方面,王茜将近几年的课题及教师们的“草根课题”一一摸底汇总,分门别类制定课题研究的对应思路。例如,哪些需要申请结题,哪些还在实验阶段、需要专家指导,哪些需要向上级申报立项,谁还有想参与课题研究的打算,等等。她还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与各级教科研机构联系,争取机会,请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在王茜的带领下,这些课题该结题的结题,该立项的立项,该准备材料的准备材料,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5年1月5日,王茜带领的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研究”“小学数学课程开发与学生理解能力发展的研究”“低年级识字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发展的研究”3个子课题组,对3年的课题实验进行现场结题。省里的专家对课题实验给予高度评价,对其他10余项课题进行实验指导。同时,这3项课题全部通过了新泰市科技成果鉴定。
此外,在进行学校管理的同时,王茜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如何突破语文课堂费时、低效的现状,是王茜最关心的问题。无论是最初的愉快教学,还是尝试教学,她一直在努力尝试。特别是在寿光世纪学校驻校培训的一个月里,王茜把自己变成一台摄像机,时时刻刻把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想详细记录下来,填补自己的不足,增加底蕴。这期间,第一届齐鲁名师毕英春领衔研究的“1+X”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令王茜眼前一亮。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她感到这种主题教学模式十分契合小学语文的编排思路、教育思想、训练要求。2015年4月,通过多方联系,王茜邀请到毕英春带着课题“1+X”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到校授课并作报告。
在毕英春授课期间,王茜带着困惑与毕英春同台上课,还把本校四年级语文教师们一起开展研究的课堂展示出来,请名师诊断、指导,为“1+X”主题教学探寻路径。此时,自我价值的实现带来的愉悦远远超过一份荣誉证书,她的精神世界再一次气象万千。
“我们的工作思维和教育理念,应该把师生发展放在第一位。引领师生成长是办学的永恒追求。我们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一生不断修炼的职业。我觉得,个人的成长道路告诉我——精神的高度决定前行的速度,精神的高度决定成功的高度!”王茜说。(范福宽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