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跟任仲平学时政 鸟语花香迎春来 《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读后感 内心的觉悟和觉醒,让我们不再困惑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教师书架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开卷有益】

跟任仲平学时政

□ 邵学伦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人民日报》发表了任仲平的文章《十年砥砺奋进,绘写壮美画卷》。该文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用万言大篇详解我党过去10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向来惜墨如金的《人民日报》用了近3个整版刊发该文,可谓“推崇”至极。那么,任仲平何许人也?他的文章何以能让党中央的机关报如此重视?

如果告诉你,任仲平同志是一名“90后”,年龄不过29岁,你会不会感到惊讶?会不会产生这样的质疑:如此年纪怎能具备这样深厚的理论修养,写就如此高深文章?但这是事实,只不过,任仲平并非真的是某位同志,他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

说来真的是孤陋寡闻,我以前学习任仲平的文章,曾单纯地以为他就是某位评论专家。真正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还是在5年前偶尔读到一本《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的书,才了解“任仲平”是人民日报政论的重要品牌。他的背后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七八条枪,七上八下,七嘴八舌”的结晶。

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发表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评论,这是任仲平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此后,在每个关键历史节点,我都能看到他引领主题的“点睛之作”。17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殊荣,中央领导赞扬“神情并茂、文采飞扬,思想性强,可读性也强”,读者评价“大笔写信仰,巨椽颂成就;毫端常含感情,纸上留存思索”。

可以说,任仲平的每篇文章都留下了我们国家前行的脚印。《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收录了任仲平1993年底到2017年底24年间的100篇重要文章。从弘扬抗击“非典”精神的《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到汶川大地震之际刊发的《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从论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再干一个二十年》,到谈党的群众路线的《标注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从建党95周年之际的《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到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这些文章描绘了不同的历史断面,让我们从中感受时代的呼吸,把握中国各方面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潮涌脉动。从这个角度看,任仲平的文章见证着历史,更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品读《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恍惚中感觉自己成了一名时光逆行者,穿越在历史的潮流里。几十年间,我们党所走过的坚实脚印清晰可见,时间留存的痕迹如此清晰。书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文章,是2004年7月发表的《再干一个二十年》。党中央对当时形势的判断为:到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文章分析,关键时期,就是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特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任仲平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角度展望未来20年的发展变化。例如,以吃穿用为主体的基本生活阶段已成为历史,以住房、教育、文化、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享受生活消费阶段正在开始;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土地,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推动着经济社会进步,而物欲的贪婪也腐蚀着一些人的灵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亟待完善。文章还分析了关键时期发展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例如,保持快速发展难度加大,深化改革阻力增大,扩大开放风险更大,资源环境制约趋紧,维护稳定任务艰巨,民族总体素质面临考验,等等。一言以蔽之,关键时期是“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的交织与重合。

如今,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时间线轴也恰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关键时期”的收官时期。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时候,重新翻阅任仲平文章,可以以“过来人”的视角更加清晰地回视来时之路,不免感叹于党中央的科学决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增强接续奋斗、勇毅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