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跟任仲平学时政 鸟语花香迎春来 《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读后感 内心的觉悟和觉醒,让我们不再困惑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教师书架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读书随笔】

内心的觉悟和觉醒,让我们不再困惑

——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 孙秀娟

多年前,我偶然间看到王维审老师的微博。王老师的文章和情怀让我仰慕,他的每本书我都认真解读,百读不厌,做了好几本笔记。可以说,常读常新,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收获。

王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一书,是从他的实践经验中告诉教师们如何“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从人治到经验管理,再到“人性”的回归。这是王老师十几年教育实践走过的路径。而这样的改变和回归,则是源于忘我的阅读、坚持不懈的写作以及直抵灵魂的反思与追问。

在书中,王老师以叙事的形式娓娓道来,每个故事都给人启迪,让人读后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在《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这篇小文中,王老师列举了管建刚老师的成长故事:1年大病,2年养病,3年经商,8年村小。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成长环境中, 1998年,他安心做教师,后来成为特级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探索出自己的特色。我读过管老师的许多文章,对管老师的治班方法和作文教学有一定了解。他是我崇拜的偶像。在文末,王老师这样总结道:“在我看来,优质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成长平台、较高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确实是一个教师成长和成功的肥厚土壤,但若没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这一切都是空谈,甚至会成为教师前行的牵绊。”

在《我们为什么要读写》这篇文章中,王老师提出教师读写的重要性——阅读可以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阅读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可以让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上至远古,下至当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感受名师大家的思想,知道这个世界曾经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着什么,弄清楚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今天的教育会走向何方。然后,才能考量我们正在做的或者打算做的事情是不是落伍了、是不是重复了他人的错误。只有弄清楚了外面的世界,我们才有可能准确判断出自己拿出来要展示的东西是不是独具特色,是不是个性鲜明,也才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建构自我。

写作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很多教师可能做了很多事,想了很多事,但是要想让他们用文字来梳理、提炼,就成了“难于上青天”的事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生的三大哲学命题,而其中最重要的恰恰就是“我是谁”。因为只有知道了“我是谁”,其他两个命题才有思考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写作可以让我们在重复繁杂的工作中,发现教育的美好以及自己的美好。

王老师把7个主题用一个个小故事分解开来,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每个故事都直击灵魂,让我们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看王老师的书可以荡涤心灵。虽然我没有王老师那样的成就,但王老师的人生却是我努力的方向。

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欲打破缠绕身心的诸多枷锁,不能一味指望别人,而要看自我是否拥有足够打破枷锁,赢得解放的力量。”教师要想获得精神的解放和心灵的自由,需要一种力量。这份力量不能靠外部的各种因素,只能来自自身——内心的觉悟和觉醒。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