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大山里的作文课 我替学生“背黑锅” 让灵感在花海绽放 一堂“爱国”的化学课 用爱做老师 因材去施教

第5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5
【杏坛使者】

大山里的作文课

□ 龙口市实验中学 田雪洁

到巫山支教两个多月了,在烟台机场启程前的一幕还在眼前,领导的嘱托犹在耳畔。现在已为期过半,其间发生的故事,点点滴滴在心头。

初来乍到,我对陌生环境充满新奇。这里既有美丽迷人的巫峡风光,又有随时可能崴脚踩空的台阶斜坡,还有连导航也错乱的环形山路。我悄悄赶走寝室里旧地重游的蟑螂,又强行驱逐横跨三面墙壁的超级大蜘蛛。窗外的漫山红叶似火,屋内的单人电热毯已升级为双人毯,仍不抵湿寒袭人。巫山的同事抱来了加厚大被子,我备感温暖……

课堂是我的阵地,认真上好每堂课是我的责任,课堂中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

我代课的内容包括两个单元的作文教学。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第一堂作文课上,我将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评价课进行游戏化设计,设计为“绘星大战”。下笔前,让学生们归纳、总结书上的写作方法,并在每种方法旁边绘出一颗五角星,在写作时以此作为参考;写作完成后,再对照自己标注的五角星进行自我评价。每成功运用一种方法写作就算达到一个方面的要求,便可以获得一颗星。最后,在小组、班级里评选“智多星”。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也乐于接受。间隔两周再次代课时,我刚走进教室,学生们竟自发地鼓起掌来,年近半百的我瞬间被暖到。感谢学生们的欢迎!“亲其师,信其道。”这也许将是学生们爱上写作的良好开端。

作文交流环节更是妙趣横生。“他上课时是一只瞌睡虫,在班级劳动中却又是小能手……大家猜到他是谁了吗?”易同学刚一读完自己的作文,学生们便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答案,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再看看易同学的作文本,黑色笔迹的底稿四周用红笔添改得满满的。易同学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名学生,他在课堂上第一个完成习作,兴奋地拿着作文本给我看。这时,有不少学生围拢过来。我与他们一起点评着习作的得失:“你看,描写这个同学从梦中醒来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加上他的动作、神态描写?”“哪个动词更准确、生动?他勤快,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呢?”“好文章要让看文章的人脑子里有画面,耳朵里有声音,眼睛里有色彩……”学生们或聆听或思考的样子真好看,求知的眸子里闪烁着清澈沉静如江水的光芒。这一幕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

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课前,我和本校备课组的教师交流过想法,并达成“作文要就地取材”的共识。要想写事,就写刚刚结束的班级大扫除活动;要想抓住特点写人物,就写身边的同学。学生自己写、大胆写、写真话、吐真情,习作成为他们抒发心灵的乐土。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写出了有个性的文章。

精彩习作不断涌现。我与他们每交流一篇作文,教室里便响起热烈的掌声。但下面这篇习作的出现让我始料未及——

她最有趣的特点是嘴唇肥厚,像极了一个漏斗,吃饭时吃得特别快。她的头发泛黄,脸色红润,看看是不是很像一只金丝猴呢?我把她比喻成猴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活泼好动。她和××玩的时候,围着一张桌子转圈,跑得很快。一不注意,她已一溜烟似地跑远了,××只好无奈地回到座位……

也许受到小作者情绪的感染,有的学生哧哧地笑起来。但我意识到,这篇习作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意义要远大于作文技巧的提升。写作教学应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小作者读完自己的习作后,我没有让学生们鼓掌,而是先让大家进行评价。一名学生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我觉得把同学比作猴子是不恰当、不礼貌的。”“听了这名同学的看法,你是否介意同学这样来写自己?”我请文中被比喻为“猴子”的那名女生谈自己的想法。她怯怯地站起来,稍一停顿,然后低声说:“不介意。”我不知道她说的是不是自己的真心话,但我还是带头鼓起掌来,并说:“老师、同学感谢你的宽容和理解,我们要为你的善良大度鼓掌!”接着,我又转向颇有些自得的小作者说:“以猴子为明线,贯穿你对同学的观察和描述,可能是一种很有艺术性的手法。但在当事人看来,文章表现出的或许不是幽默,而是侮辱。因此,老师并不建议你这样写。”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对这篇习作的交流只能匆匆结束。这件事至今还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我当时的处理是否恰当?对女生的肯定是否有一点儿道德绑架的意味?“不介意”是不是她的真心话?我告诉学生们:“有时候,我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需要勇气。这份勇敢同样值得肯定。”我又想:我给小作者提出的建议,他是否能理解、接受?这堂课令我反思:教师如何更好地尊重、呵护每个生命的成长?在这里,我要说:“感谢同学们!你们引发了我对教学和生命的思考。”

其实,感染、鼓舞我的又何止是学生们的热情啊!巫山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里人向天问路,用7年时间,硬是在悬崖峭壁间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通向山外的公路。新时代的愚公们与命运抗争,与自然搏斗,与贫困厮杀,他们的故事感天动地。“走下庄天路,学下庄精神。”平时,谈起巫山的建设,巫山人无不对家乡的成绩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兄弟省份的援建满怀感恩。以毛相林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巫山人民,用自己的热情和力量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朱永新老师在《新教育》中写道:“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事教师职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与书写。”从教30年之际,巫山支教成为我生命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巫山和巫山二中的学生们已深深地印记在我的生命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