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例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高效课堂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人生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命题的设计与研究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学科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高效课堂

□ 龙口市教体局 刘强盛 仲崇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越发需要让教学过程生活化,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一、环节入手,精设情境,引发兴趣

每节课的开始是本次课堂教学的起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过程能否环环相扣、走向精彩。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状态,跟上讲课节奏,是一堂课中教师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创设引导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设置一组有趣的漫画故事。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视觉呈现形式,每幅画构成一个情节,每个情节就是一个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去读画,边读边尝试预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在猜测中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本节课内容。在正文分析环节,教师通过重点词、插图、文中“旁批”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二、以问设境,深化体验,自主探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比较侧重问题探究,设置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学生蕴藏着的学习主动性,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粽》时,教师可以以问设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通过设计有启发性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把识字读音、课文理解、知识拓展等巧妙地渗透其中,把教学重点、难点分解为一个个学生乐于接受、富有趣味的小目标、小任务,使学生带着目标去探究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解决一个个问题后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把问题化为掌握知识的动力。在探讨“端、粽”识字方式时适时提出有关字的结构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由粽子的样子、味道等设问,延伸出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问题探究让学生找到答案,理解并巩固应知应会内容。

三、多样造境,营造氛围,增强实效

情境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都会达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课堂学习的效果,让每名学生都学有所得。

以“竞”设境,表现自我。课堂中的竞争氛围有助于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讲课中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营造一种“争先比优”的态势,让学生想答、敢答,勇于展示自我。如在朗读课文时,为读好长句子,让教学难点不难,教师采用学生领读、指名读、抢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掀起学生的朗读热潮,易读错的字、多音字也在其中得以识记。

以情设境,营造氛围。良好的情感是课堂师生交流的融合剂,教师整堂课都以饱满的感情、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俯下身子与学生面对面沟通,营造轻松愉快、易于交流的氛围,让学生有一种朋友亲人般的亲切感,消除学生心中的紧张情绪,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由敬畏过渡到敬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自然得到充分调动,让每名学生都受到感染,产生主体学习能动性,轻松学习,快乐体验,在润物无声中“传道授业解惑”。

以乐设境,加深感悟。音画效果是激活语文课堂的一种手段。教学鲁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六课《月光曲》时,融入音乐鉴赏,可以通过播放歌曲《荷塘月色》,让学生在其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之情景,领悟作者之感情,在音乐欣赏中加深对《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借助音乐创设情境,制造气氛,以境激情的做法,激发学生们的强烈求知欲,培养他们敏锐的感悟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精设情境、巧妙构思、精准引导,将教学目标很好地落实在每个细微处,以情引发学生共鸣,以导激发学生探究,让学生们在参与体验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