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斑斓梦想 精彩绽放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聚“五共”合力 护学生成长 莫以“加班”论“奉献” 图片新闻 润德慧育 合和共生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润德慧育 合和共生

——烟台开发区第六小学德育实践探索

□ 董桂华 黄婷

“我寒假里读了《小英雄雨来》,雨来的机智勇敢感动了我。”“小英雄王二小是我最佩服的抗日小英雄。”“《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这本书再现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之魂。”……这是烟台开发区第六小学“润合教育”德育实践过程中动人的一幕。

2月13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该校组织的“星火燎原”读书分享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寒假期间,学校以抗日小英雄儿童文学经典读本系列、中国孩子红色励志经典系列、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系列图书为主题,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润合教育”意为“润育生命,合和共生”。近年来,学校基于校本特色的“润合教育”德育模式,构建“润德、启智、健行、合美、笃行”全链条德育体系,于润物无声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

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德育团队

誓言有声,育人无形。每逢教师节到来之际,教师们铿锵有力的誓言彰显着掷地有声的承诺,诠释着履职尽责的担当。

一支素质优良的德育团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该校以“红烛争辉•葵花追梦”党建品牌为引领,积极开展师德提升活动,定期组织“青蓝论坛”等形式多样的师德专题教育;聚焦“高效教师模式”研究,教师岗位教育、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教学基本功竞赛、学科展示课等活动举行得有声有色;校园里,党员教师、学校名师与青年教师切磋琢磨、互帮互助的画面屡见不鲜。学校逐渐打造出一支“雁阵式”的研究型和学者型兼备的德育师资队伍,形成金字塔型的德育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高。

构建立体式文化育人环境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漫步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氛围引人驻足。点缀着绿植的连廊、分层主题化的文化墙面、班级墙外的宣传栏、充满着韵味的图书角……学生们三五成群,沉浸在其中;运动场、舞蹈室、陶艺馆、国画室、创客室等专业的场地里,学生们或静或动,自得其乐。

该校以创建“山东省最美校园”为目标,建设阅读、科技、艺术、体育等主题化文化长廊;创建“烟台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大团结、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等教育元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设立校园艺术主题展厅,成立“蜡花染”“三角插”等艺术特色工作坊及“追梦舞蹈社团”“小葵花合唱团”等艺术社团;创建“小工匠实验室”特色科技教育品牌,建设科技体验角、人工智能、创意设计等系列科技教育空间。学校还将德育元素融入校园建设,以主题项目化建设为依托,构建立体式文化育人环境。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高亢嘹亮,回响在雷锋事迹展览馆内。学雷锋日,少先队员们在教师的带领下集结在雷锋雕像前,以标准的队礼向雷锋同志致敬,引来了参观者驻足欣赏。该校第一任校长是烟台抗日志士于业功,英雄的校史奠定了红色文化基因。学校以胶东红色文化与百年校史为基础,开展以“红”为主线的实践教育,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小英雄”,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时代精神。

搭建“七彩之梦”追梦平台

红的、黄的、蓝的、白的……一颗颗小纽扣被学生们拼贴出各种美丽的图画。这是校本课程之一“纽扣粘贴画”。

在该校,像这样妙趣横生的校本课程还有很多。每到周五,校园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在校本课程中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也在实践中收获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特色,将德育与学科教育融会贯通,以地方课程为本体,汲取地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创设各类特色课程,为学生搭建“七彩之梦”追梦平台。

“金色品行之梦”:学校以习惯养成为主抓手,制订并落实“星星之火”学生养成提升行动计划,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开展“校园——社区”双向互动式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成长内动力。

“红色文化之梦”:紧紧围绕“英雄”主题,开设“走近英雄”红色校本德育课程,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少先队活动,让学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陶冶品格。

“绿色健康之梦”:采取“三点一线”的方式,以趣味体育、竞技体育、传统体育为支点,串联起德育的主线。以趣味体育塑造阳光心态,以竞技活动培养规则意识,以八段锦等传统体育涵养温润情操。

“橙色阅读之梦”:开展系列阅读活动,大力倡导家庭亲子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编写《诗选》《词选》《文言文选》等经典诵读文本,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蓝色科技之梦”:学校成立“小工匠实验室”,围绕智造、创意、融合、助力4个维度,开发出人工智能、创意编程、创意智造、3D设计等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紫色艺术之梦”:通过推进艺术工作坊与艺术社团建设,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传承及创作,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多彩行动之梦”:学校积极建设劳动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图书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增见识、强技能。

该校还成立了“润合共育家校协同育人中心”,开发家庭教育校本课程“润合共育课程”,构建家庭教育主题讲堂活动、亲子活动、心理护航活动等三大活动体系,编写专题校本教材《润合共育指导手册》,构建协同育人立体德育网络,实现了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无缝衔接。

如今,在实践活动的沃土上,师生七彩梦的种子不断绽放新绿。该校近几年在社会满意度测评中屡获优异成绩,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试点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以此为基点,该校正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新时代育人路径、打造绿色教育生态而精进不休。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