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搭台 素养唱戏 解决高中数学学习的三大困惑
——山东省实验中学省级数学学科基地建设经验
对高中生而言,哪一门课难度最大?十有八九的回答是数学课。面对知识容量和难度的上升,很多高中生都遇到了求学历程中数学学习的瓶颈。“高中数学怎么这么抽象”“学习这些抽象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怎么才能学会数学”成为困扰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几大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省实验中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化搭台、素养唱戏,让学生获得受益终生的数学教育”的理念,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数学素养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2021年入选“山东省首批普通高中省级数学学科基地”。
弘扬数学文化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之美”
“数学并不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与生活的联系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只有让学生聚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体会到数学之美,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区数学学科主任张蕴禄表示。
山东省实验中学数学学科努力打造数学文化品牌建设。山东大学数学学院作为山东省实验中学联合育人数学学科基地,山东省实验中学作为山东大学联数学文化拓展基地,在实现“双高”育人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校围绕着数学学科开设了“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数学跨学科”“几何画板”等校本课程,创建了数研社、“七桥九章社”等数学社团,每年举办“数学博学之星挑战赛”,开展“π节”数学嘉年华主题教学活动,邀请高校数学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搭建了立体化的数学教育体系。
参加了“数学博学之星挑战赛”的学生刘祖方兴奋地说:“通过参加‘数学博学之星挑战赛’,我觉得数学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公式,更加鲜活有趣,也让我对数学燃起了学习的热情。”
开展跨学科学习
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数学之用”
在教师宋猛进的“数学跨学科”校本课上,数学与美术、数学与音乐、数学与物理等学科交叉是学生们的主攻方向。其中,以“数学美术展”为依托,教师鼓励学生用画笔和尺子去表现“将军饮马”“七桥问题”等古今中外经典数学问题,充分展现美术中的数学元素。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也致力于打破学科的圈层,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以生活逻辑为起点,形成数学逻辑、培养科学思维。比如,王丹阳在讲授“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实际应用”时,就以“台风海神”中心的移动对周边所造成的影响为主线,组织了一堂数学建模课。“突然间,数学和地理学科就打通了,让我对台风的相关地理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学生张逸凡表示,跨学科的学习让知识更加生动了,也让大家更加明白了学好数学的意义,“数学就是我们解决生活中各种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学好数学,今后才能在各个领域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分层分类指导
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破解“数学之难”
“对很多学生而言,不是学不会数学,而是短时间之内理解和吸收不了一些概念和知识,需要在课堂内外加强分层分类的指导。”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中心校区数学学科主任潘洪艳看来,从学生各具差异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着手,加强先导式集体备课,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学情,制定切实有效的突破策略是解决“数学之难”的最有效途径。“我们采用‘三引’教学方法,开展‘三层’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博学课程注重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分层作业夯基固本;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空间课程,依托校本课程开展的项目化学习开展课题引领,提升学生数学思维;面向学优生,注重培养高阶思维的深度教学,做好学科竞赛的辅导工作,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获得受益终生的数学教育。”
发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优势,数学组的教师们录制了不同类型的视频资源供学生使用,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学习,以解决课堂教学在分层分类方面的局限性。张永花的“花花数学课堂”、陆怡的“数学路易工作室”、王虎的“小虎子的数学世界”都深受学生喜爱。“我有些问题在课堂上没反应过来,回家后看老师录制的视频,把进度条拖到自己没听明白的问题上,既方便又有效。”学生们的反馈让教师们充满了干劲,学校的数学学习资源库也在不断丰富完善。
“让教师从理念到行动上不断改变,真正解决‘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就会让更多学生爱上数学、受益终生,也将助力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山东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方奎明说。
(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