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卖油翁》的智慧 城管收走孩子写作业的桌子 背起锅碗瓢盆去春游是拥抱春天的最佳姿势 善待怀揣梦想去练飞的“癞蛤蟆” 进门先搜身 搭错哪根筋 赏识教育不只是语言激励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论 道】

《卖油翁》的智慧

□ 曲阜市教体局 朱年强 曲阜市孔子中学 徐萍

《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该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寓意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的苦练达到熟能生巧之境。卖油翁对康肃射箭“十中八九”不以为然,究其原因是“唯手熟尔”。

《庄子•达生》中有“梓庆为鐻”的寓言故事。“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文中写了梓庆削木为鐻的3个步骤,依次是淡忘利、名、我,最终将“我”的自然和木的自然相融合,以天观天,以天合天,用木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达到“忘吾由四肢形体”的高妙境界,创作出与自然相合、与天地同化的鬼斧神工的“鐻”,体现了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的“心心在一艺,其意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梓庆之所以能够制作出“惊犹鬼神”的“鐻”,在于其达到了凝神聚力、用志不分、物我两忘的境界。

同样,《庄子•天道》中讲述了“轮扁斫轮”的寓言故事。该寓言旨在告诫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靠自己从实践中总结摸索规律;要与时俱进,因时因事而变,不能泥古不化、胶柱鼓瑟;在实践过程中,要心手相应、知行合一。“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个中的规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关键在于细心体察、用心揣摩和领悟;学会跨界思维,达到融会贯通之境。

无论是《卖油翁》的故事,还是“梓庆为鐻”“轮扁斫轮”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一项技艺、方法都是容易掌握的,但要想达到游刃有余、鬼斧神工的程度,则需要个人的勤奋努力。高明的木匠能使人掌握方法、使用规矩,但不能使人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靠的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体察和顿悟。对每个人来说,想事业成功、技艺精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回归常识、潜心修炼,再手熟艺精、臻于化境。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尽管对于诗意有许多详尽的诗法著作和优秀的诗本典范,但人不能学会巧妙地作好诗。”亦即“功夫在诗外”。学习和掌握一项技艺,单靠读几本理论书籍是行不通的,必须深入实际,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扑下身子,扎实历练。上述3个故事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技能需要日日为继、久久为功,苦练不止、精进不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羡慕别人高超和非凡的功业,总是想从别人身上得到成功的方法、经验和法宝。殊不知,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容易,但学习他们的刻苦、执着、内涵、底蕴却非一日之功。想要成为一名教学有特色、课堂有风格的教师,就要学习优秀教师厚积薄发的经历,关注其成名前长期、丰厚的积淀,静下心来“厚积”,等待来日的“薄发”;学习优秀教师潜心坚守的心态,“沉得下去接地气,静得下来做研究”,在无为中有所作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7岁开始在乡村做教师,潜心教育实践和探索。29岁时辞去教育局局长职务,谢绝到城市学校任教的邀请,默默守望乡村教育,苦心实践24年,终写成力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这些著作至今仍被誉为教育学的活教材。为追求卓越的教学境界,他们在教学中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努力。课堂教学体现了他们对教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创新,对实施教学的把握和调控。他们的课堂仿佛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令人赞叹。人民教育家于漪把备课作为研究,“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第一次独立备课,绝不照抄照搬教学参考资料,独立思考,力求自己真懂。第二次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没有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真有道理,这些可能成为我今后的特色”。第三次边教边改,每节课必写教后记。经过对上百篇课文的研究,他对教材有了一种“梓庆为鐻”“轮扁斫轮”般的澈悟,为自己的教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我们除了向专业书籍、优秀教师学习外,还需要铢积寸累、勤学不辍,“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把专业知识融入灵魂、了然于胸,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升华到艺术之境。

如果我们透解、领悟教育教学方法、学业认知规律,就能像梓庆、轮扁那样,做到出手无招,心中有招;出手无法,心中有法,才能超脱“俗手”成为“本手”、成长为“妙手”,才能提高教学实效,书写动人的教育故事。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