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一支县高女篮的冠军突围之路 昌邑市下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全环境”打造乡村“海洋育人”新范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按下“加速键” 山东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揭牌成立 读书缘何作为“大事”被重提 沂水县第七实验小学:学校图书馆搬到学生家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多措力助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昌邑市下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全环境”打造乡村“海洋育人”新范式

□ 张桂玲 王瑞 刘晓玉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魅力下营我的家,鱼鲜蟹美香万家……”近日,记者在昌邑市下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采访时,四年级(1)班学生李宇晨的妈妈开心地告诉记者:“孩子每天回到家都会说起‘海堡家’里的水果拼拼、纽扣斗鱼,还约我一起走进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捡拾垃圾。我能看出来,孩子很喜欢学校!”

该校位于渤海之滨,是一所融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镇域滨海乡村学校。“走向蔚蓝”是学校着力打造的品牌。“在‘向海而兴,和美蔚蓝’的育人理念下,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加强海洋文化氛围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教师吕小霞告诉记者,为了强化海洋景观文化创建,学校建设了海洋教育“蔚蓝馆”、海洋文化长廊、“行知苑”劳动教育等基地,打造了“一馆一苑一长廊”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彰显出了独特鲜明的“海”文化精神。

与此同时,学校依托“小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发展项目,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办学,推动海洋文化教育发展,实现了办学内涵提档升级和全环境育人文化建设的目标。开展“海洋风扮靓家园”等活动,将海洋元素融入宿舍文化,让学生受到海洋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

“我们不再将课堂局限在教室里,而是联合镇域内教育实践基地,分批次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参观,实现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无缝衔接,实现了家校社联合育人。”副校长冯群升介绍道,学校邀请家委会成员定期到校开展特色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李福泽事迹陈列馆、昌邑市海洋环境监测站、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等单位开展研学体验活动。

“妈妈平时就喜欢做各种美食,我没想到她会来到我们班里分享制作传统辣椒酱的方法!”说起学校组织开展的“家长进课堂”课程,学生李佳诺一脸自豪地说。据了解,在明确了“海洋文化+全环境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充分挖掘家庭、社会中蕴藏的资源,开发了“星海扬帆”课程、“3+”课程和主题教育微课程“三维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星海扬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致力于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和展示与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课程形态。“3+”课程体系通过“海洋+劳动”“学校+学校”“学校+基地”实现镇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了以中心带学区、整体推进的优质教育新格局。学校根据节日或主题教育日设置了微课程,再把分类的课程按照时间节点或某一种顺序用“线”串起来,构成课程群。

学校将学生评价机制与海洋文化相结合,创建“星海品质银行”,颁发“梦想币”“启航币”,物化教育成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班级“小分行”、年级部“小支行”、学部“大总行”三级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成长蓄力。“我积攒了许多‘启航币’,同学们也想悄悄地超越我。我要更加努力,争取早日将‘启航币’兑换成‘一号船舵模型’。”学生韩鑫语开心地告诉记者。

“今后,我们将通过实施‘四海’教育,引导师生感悟海洋精神、培养海洋意识、厚植海洋情怀,实现全环境赋能育人的良好初衷。”校长刘国强表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