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留住乡愁的记忆 雷锋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墨泉 让一切真正开始 向上生长的竹笋 只 待 青 绿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让一切真正开始

□ 高晓娜

有人说:读经就是捋着那根绳子,摸到我们祖先的手,进入自己的回忆,知道自己的归宿,打通彼岸与此岸。

大道至简,对教育而言,“道”即为师之道,“德”即走在这个“教育大道”上需要具备的品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最好的学习是联结当下与未来。在教育这条“道”上,专业成长真正开始,教育觉醒方可真正开始。

一是始于“技”,追求“技精”。踏上讲台之初,注重的是微观层面的研究,从备课到上课,注重课堂教学一招一式的技巧,在不断学习摸索中前行。

二是行于“术”,追求“术深”。这一阶段更注重中观层面的研究,不仅研究教材教法,而且研究学生、研究学科教育教学规律。比如,当下如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爱党爱国、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种子及时播种在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的信念和创造力,进而将其转化为更广泛的行动自觉。引导学生不只在“术”上求,更应该在“道”上修。如何上好“热气腾腾”的道德与法治课,让课堂更生动立体,是每名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思考的时代课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灵活处理教材,将课本主题转化为可供学生讨论的议题,讲议结合,将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结合起来,与学生个人未来的理想相结合,让思想在课堂上闪光。

三是止于“道”,追求“道高”。这是宏观之旨归,“道”的境界就是以探寻学科的规律为目标的归纳、概括。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而言,就是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思想有共鸣、视野有拓宽、思维有深度、情感有升华,每堂课都能让学生享受到对话的酣畅、思辨的乐趣、沉浸的美好和成长的幸福,让智慧随问题的破解而生成,让思想伴随生命的灵动而孕育。于是,从“坐以论道”到“起而行之”,我主持申报了烟台“十四五”规划课题,开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特色课程。把道德与法治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

问道、悟道、得道,是师者专业成长必经的3个阶段。从静态看,3个境界是递升的;从动态看,以问道为手段,悟道为过程,得道为目的,术中见道,以道驭术,道术相融,最终达到“技精、术深、道高”的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伟大的先哲依然以思想的光芒烛照我们的教育生活,在书卷浇筑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抵达一种致教育良知的生命归宿。有人说:教育最根本的幸福就是一切皆过程。还有人说:教育最大的困惑就是,拿起简单的学科教材,面对复杂的生命成长。“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始终牢记“三尺讲台,万里江山”,给学生有温度的关爱、有高度的引领、有深度的启迪,一直坚信,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当下的事有未来的意义。

草木萌发,春山可望,至简大道,未来可期。愿你我在一去不回的光阴里,默然谨记,让一切真正开始。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