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聊城:特色发展、实践育人,打造高质量学科基地 淄博一中:迈向“学科基地”的特色进阶之路 潍坊:扭住三个“关键”,强力推进学科基地建设张同强赵晶 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开启学科建设的守正与创新之旅

第4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4

淄博一中:迈向“学科基地”的特色进阶之路

□ 路春雷

“语文学科要研究在前、行动在前,在特色进阶的路上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始建于1924年的淄博一中是山东省重点中学、首批山东省规范化学校。作为省级第二批学科基地,学校基于“博爱、博学、博雅”的校训与“崇文尚博、笃志如山”的校风,在打造多元育人体系上下功夫,以语文学科建设为龙头,迈向了特色进阶之路。

头脑风暴,深入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科要发展,首先要依靠教师的发展;教师要发展,首先要依靠理念的更新;理念要更新,首先要读书学习,开展研究。”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淄博一中语文教研室主任刘可翔认为,不仅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而且要利用集体备课、读书沙龙等活动,形成学习风气,实现智慧共享,实现借力发展。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语文教研室打造了“一立两翼三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一立”,就是立足课堂搞研究;“两翼”,就是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学习活动;“三提高”,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高高考备考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又将以上发展框架与目标进一步细化为一个个子项目,以“六定”(定计划、定主题、定活动、定人员、定地点、定标准)确保相关内容落地、落细、落实。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将一个个项目活动化、持久化、制度化,小的项目也能带来大的效益。利用集体备课进行小专题研究,淄博一中语文教研室已经坚持多年。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试题分析》到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从一套试题到一个考题、一个选项、一个设问、一个答案,通过一个个微专题,教师的视野开阔了,业务能力提升了。既有微专题,又有大阅读。每月一次的“读书沙龙——共读一本好书”活动,现在已经由教研室主任、教研组组长层面向整个语文教研室层面扩展。确定书目,自读学习,精彩领读,收获分享,任务驱动助力教师多读书、读好书。

“‘一立两翼三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既有宏观的框架建构,又有中观的项目设计,还有微观的实施策略。”原淄博一中语文教师、现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宗学耀说,“立足课堂搞科研,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提炼教育教学方法、思想,头脑风暴,智慧共享,淄博一中想得到、落得实、效果好。”

多元育人,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发挥学科育人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环境、活动等的育人功能,形成‘进攻线’,打出‘组合拳’。” 据校长刘加成介绍,学校注重挖掘学科优势,濡养文化氛围,打造育人环境,构建了系列化、活动化育人课程。

“汗牛之雕,万卷叠背,依稀书香弥空;皂角之树,百枝张冠,仿佛伞荫坠天……”高一学子深情朗诵《淄博一中赋》,浸润一中文化,传承一中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您的使命就是亿万人民的夙愿;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再谱‘与时俱进’新诗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阔步奔向和谐乐园!”歌颂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凝聚一中学子的红色信仰……自2007年至今,淄博一中“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已连续举办17届,在疫情暴发期间也未曾间断。

“洗凡”文学社、“乡土博山”研究社、《论语》研究社、“百灵”朗诵社、“唇枪舌剑”辩论社、“墨韵书香”书法社……一大批学生社团有章程,有课程,有活动,有成果;阅读资源库、视频资源库、高考模拟题库、高考真题库……“互联网+语文”资源库建设有负责,有落实,有考评;《红楼梦》细读课、《史记》选读课、中华古诗词选修课、“思维提升”课等,逐步完善,形成体系。

“学科多元育人,关键在于科学搭建平台,建构体现我校特色、适合我校学生情况的校本课程体系,给学生依据自身需要选择的机会与自我展示、提升的舞台。”副校长王波说,“我们不仅立足知识,而且立足能力与素养提升;不仅扎根于现实,而且着眼于长远。”

特色进阶,成长永远在路上

“入选山东省学科基地,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刘可翔告诉记者,今后,他们将进一步充分传承、挖掘学校厚积百年的精神、文化,推动语文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刘加成认为:“学校要充分发挥语文教研室的辐射带头作用,借鉴语文教研室的优秀经验,实现全科联动,全面推进,充分挖掘各学科在学科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科学规划,精准实施,打造更多学科基地,助力我校特色学校申报工作。”

据了解,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教科处主任、各学科教研室主任组成的“提质增效、特色发展”委员会,定期召开座谈会,碰撞思想,交流经验,解决疑难。语文学科也再次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总结梳理在特色发展上的经验与教训,与其他学科、兄弟学校分享;另一方面,进一步重视教师发展、课程设置、学科育人、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力求在此基础上打造新特色,实现新突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