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中学 雷锋精神在校园里绽放光芒
“一馆(雷锋纪念馆)、一课程(雷锋课程)、一项目(‘雷锋岗’项目)、一志愿组织(雷锋志愿服务队)”,是威海市环翠中学为弘扬雷锋精神所形成的特色实践体系。作为拥有威海首个“雷锋纪念馆”的学校,秉持“做新时代有信仰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将雷锋精神与教育教学、日常生活、实践活动相融合,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里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芒。
“地标”在眼前
丰富宣传教育阵地载体
2020年,该校在校内建设了“雷锋育人馆”。作为丰富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馆内陈列着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手迹宣传画,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原件报纸,精美雕刻
雷锋像、印章等珍贵实物资料,记录了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多个故事。
依托这个阵地,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先后推出“金牌宣讲员招募令”“雷锋馆研学”“画说雷锋”等主题活动,立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目标,构建了“一个阵地、广泛辐射、学生主导、全员支持”的实践教育体系。
“金牌宣讲员”是由校内学生组成的一支弘扬雷锋精神的宣讲队伍,成立3年来先后有104名学生主动加入。在这里,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小老师”。面向前来参观的其他学校学生、社会人员,“金牌宣讲员”主动担任起纪念馆的讲解工作:从介绍纪念馆背景情况,到讲述雷锋生平事迹故事,再到介绍馆内题词、资料、藏品的由来,带领大家学唱雷锋歌曲、踏着雷锋足迹前行等。一系列活动全部由学生主导,充分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组建了“雷锋教师”团队,将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与劳动教育、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主流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发雷锋基地研学课程,编写系列教材。教师们定期为宣讲团成员们开展培训,更新其“知识库”,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上的“后勤支持”。
依托“一馆”“一课”,学校与11所大中小学建立联合育人关系,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吸引师生参与研学实践体验,将雷锋精神传播得更远。目前,已分16批次面向社会3000余人次进行宣讲。
“榜样”在身边
营造全环境育人浓厚氛围
学校聘请第二十二任“雷锋班”班长
吴锡有同志为校外辅导员,开设“雷锋讲坛”,围绕“做雷锋传人”的核心理念,以现场讲座、线上讲学、远程指导等形式,向学生讲述雷锋故事,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等优秀品质。
探索多元激励机制,将学习雷锋精神的表现性和增值性评价融入班级自主管理和校内星级评价。学校设置“雷锋班”,请吴锡有为“雷锋班”授旗。根据学生互帮互助、志愿服务等多元因素,实施“师生、生生、家校”综合评价,每周为优秀班级授予“雷锋班”旗。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身边学习雷锋精神的闪光点,定制学雷锋劳动奖状、奖章,发起“寻找身边的雷锋精神”微行动,每周创设场景,在固定时间分享精彩。例如,值日班长演说行动,以“朋辈”身份邀请学生分享在校园、在身边发现的暖心事例,激发身边的榜样典型作用。
通过多维引领、多样活动、多元评价的引导形式,学校逐渐建立起以“学校、级部、班级”三级为基础的辐射带动机制,形成了师生、生生、家校等互促互融、共同参与的学雷锋“共同体”。
“行动”在路上
开展全员参与实践活动
如何充分将雷锋精神宣传教育内容与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日常实践结合,鼓励学生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学校雷锋岗以树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劳动观念为目标,推出“百件雷锋实事”,长期开展“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主题实践活动。班级雷锋岗倡导师生、生生互帮互助、自主管理,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构建“点单——派单——送单——评单”的“菜单式”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共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情”“小问题”。自主社团雷锋岗的成员们创办了心田报社,成立了威海市第一个“精英急救”学生社团,学生成为校园安全的“护航员”。
目前,学校逐步形成了一个全面覆盖、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群,全体教职工及115名学生注册成为志愿者,组建了一支
“雷锋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精致威海社区绿化带认领”“班级爱心义卖”“美化社区井盖创意彩绘”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国际志愿日举办的“梦开始的地方”快闪活动中,180余名学子通过传唱歌曲、发放手工制作的雷锋书签等形式,引导市民传承雷锋精神,累计服务时长达728个小时。服务队连续3年荣获“厚德环翠,志愿同行”威海市优秀志愿项目、优秀志愿组织,并荣获“环翠区美德健康校园”称号,获评环翠区首批学雷锋实践基地。
“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持‘生活为源、课程为本、融合创新’的理念,立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维,努力将学习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承楷模之志,拓时代新篇。”该校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