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书香浸润育人路有书就有好时光 齐河职专 探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临沭县苍源河实验学校 校园广播站来了个“法官播音员” 济南市舜耕小学 “大舜文化教师志愿宣讲团”组建成立 图片新闻 学生近视防控纳入政府考核重在对症下药 济南市工业学校:校企双主体共育抓细落实“见真章” 昌邑市凤鸣学校 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以 “软实力”建起全环境育人“硬阵地”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书香校园巡礼】

书香浸润育人路有书就有好时光

——平邑一中书香校园建设侧记

□ 张晓燕 马晓晴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省教育厅主办,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山东教育社承办的山东省中小学“书香校园”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我省首批60所“书香校园”,入选学校还将获得省教育基金会向每所“书香校园”学校资助的建设经费。在“世界读书日”前夕,本报特开设专栏,通过记者实地采访撰稿,展示山东省校园读书活动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

在蓝天白云绿树的映衬下,红白色调的建筑显得格外风雅;一缕春风拂过,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书卷气息。这里就是山东省首批“书香校园”之一——平邑一中。作为一所地处沂蒙腹地的县域普通高中,缘何脱颖而出?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这所学校。

打造一所在图书馆里的学校

2017年12月,校长王继峰向一中师生发出了“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健身、读书、感悟生活”的邀请,到任之初带来了读书的种子。

漫步在校园里,随处都可嗅到书香的味道。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每层走廊都有“悦读空间”;书架上整齐地摆满了书籍,学生可以随时借阅。“设立之初,我们心里也犯嘀咕:万一有学生借了书忘记还,怎么办?”负责图书的教师一度担心难以管理。然而王继峰却说:“书就是用来看的,随便拿,丢了再买。书丢了是好事,学生忘记了还说明他真的爱上了这本书。”

不仅在教学楼,在综合办公楼、教师餐厅,也随处可见排列整齐的书架。“我们对空间功能进行整体再构和巧妙运营,积极打造‘人在书中,书在手边’‘举目之处,皆可学习’的浸润式学习环境,把校园建在图书馆里。”一名教师自豪地说。

营造一个爱书人的共同家园

2018年4月24日,平邑一中“正雅书院”成立了。“在‘世界读书日’之际成立书院,目的是重启老师们作为教书人应该成为读书人、爱书人的梦想,让书院这个平台给爱书人带来更大的意义和价值。”王继峰说。

“书院是由学校老师自发形成的一个读书组织,‘德正行雅,文润美善’的校风便是书院名称的出处。”教师邱欣欣向记者娓娓道来。作为一名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书院院长。

今年,书院即将迎来5周岁生日。从最初的4位“管家”到现在的十几位,从来自单一学科到涵盖语文、英语、历史、生物等多个学科,书院将年龄、岗位并不相同的教师们联合在一起。他们一起组织活动,一起畅谈,宛如多年老友,只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书人。

读书成果展示一直是学校教育年会的重头戏。5年来,书院先后举办了分享会、赠书会、学术性探讨会、新入职教师专场阅读会和亲子共读会等一系列读书活动,让书香飘满整个校园。

做一名在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

气韵风华、博学进取早已内化为该校教师的精神风骨。自书院成立以来,学校通过书院向教师们赠书,赠书范围涉及教学、生活、心理、家庭教育等方面。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线上、线下交替,居家网课同行,书院直接将书送到教师们的居住区。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拿到书院赠书时好奇又欣喜的心情,书的扉页上写着校长寄语:‘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历史教师靳如花回忆说。带着这份好奇与欣喜,靳如花开启了与正雅书院一起成长的读书之路。基于读书习得的教育理念,靳如花在执教《史料实证》一课时,将“曾子是平邑人还是嘉祥人”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和辨析史料。经过靳如花的精心设计、反复打磨,这课堂变得既有趣又“有料”。

历史教师姚健也是正雅书院的一名忠实“粉丝”。他将阅读与专业兴趣相结合,致力于地域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他经常在业余时间骑车到处转,对着书本,去古城墙捡石器、拾砖瓦,从老百姓手里买下民俗老物件。他说,要用一腔热情和毕生心血,尽最大努力整合平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平邑文化和沂蒙精神世代传扬。

当一名与阅读相伴的学生

随着柔美的旋律,记者来到“琅琊书吧”。原来,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正在同上一节阅读分享课。“宝玉的善良、黛玉的真实、宝钗的豁达、王熙凤的精明、探春的清醒,无不让我们动容。梦回红楼,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是‘青春’。”在这里,音乐的声音、学生的声音、教师陈德秋的点评声和掌声交织在一起,让这堂“我看《红楼梦》中人”主题阅读课高潮迭起。

推动学生阅读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事,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李玉洁带领学生们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话剧的形式演出来。在一遍遍对台词、走位的过程中,单词记住了,情感到位了,学生成长了,阅读目的也达到了。有的学生说:“这是我一辈子都会记得的事情。到现在,这本书的台词我还能倒背如流。”

王继峰说,近年来,学校的“荷畔文学社”来稿源源不断,《狂澜文摘》期期精彩。虽然社团的创办者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但“文学常在,感动长存”的口号依然响彻在校园里。

徜徉在飘散着浓郁书香的校园里,平邑一中人很惬意——他们说,一中都是爱书人,一中遍地都是书,一中从不缺好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