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未来职业教育新前景 防范校园欺凌不是教育部门的“独角戏” 立德树人也要巧“渗透” 陪伴日长,定会一路芬芳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观点】

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 济南市章丘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 张宝义

学生与课堂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的核心。实践证明,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站在教学的中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那么,教师怎样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呢?

第一,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建立宽松和谐的情意场,从而引发需要、形成动机,点燃思考的导火索,以情商开发智商,进而达到认知的目的。当然,目标的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讲究实事求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目标太高,学生望“标”兴叹;目标太低,又索然无味,如果看看就会,做做就对,就不能使学生获得达到目标的本领和情操。只有选择“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高度”,他们才有兴趣、有欲望、有奔头儿,就会去奋力跳跃,从而既摘到“桃子”,又增长了才干。同时,热烈的追求、顽强的拼搏,也会陶冶学生的情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和意志的积极功能,发挥情意对认知的启动、感染、调节、强化作用,就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思维潜能,达到以情启思、以情促思、以情成思,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第二,要巧妙设疑激思,突破重点、难点。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向,从知识重点、难点、模糊点和障碍点中选择好诱思点,让学生去思考、去探讨,以调动其思维的兴奋点,提取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联结信号,在短时间内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有的放矢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见解是正确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如果是错误的,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了事,而要提供与他们的期望相反的事实或推理,诱导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制造“矛盾”,引起思维冲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要知道,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教师要想扮演好这一角色,必须做到对学生全面的了解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具有真实、接受和理解特征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要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澄清所考虑的问题和希望做的事情。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反省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活动。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境,提出学生能真正感受的问题。

第三,要不断深化诱思,挖掘学生的潜力。课堂基本逻辑程式要求教师明确设计思路,语言的启发性要强,思维的逻辑性要严密,使教师始终处于“诱导”中,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修正、充实、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转化,学生主体全面发展,教学三维目标顺利达成。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行深化,通过设问、反问、类比、迁移等手法,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摒弃非本质特征,把握问题自身的属性、使用条件、适用范围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规律,诱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全面掌握知识。为其发展能力奠定基础。“无疑——有疑——无疑”是诱导思维的全部含义,教师步步诱导,学生不断深思,在诱导和深思的不断转化中展开全面体验。这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让学生和我们一起选择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一起设计他们真正喜欢、非常乐意参与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吧!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