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未来职业教育新前景 防范校园欺凌不是教育部门的“独角戏” 立德树人也要巧“渗透” 陪伴日长,定会一路芬芳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直言】

陪伴日长,定会一路芬芳

□ 菏泽市定陶区杜堂中学 孙霞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融于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好管,很费神。这说明在平时的相处中,家长过于强调管教,而忽略了应有的陪伴。

管不住孩子的家长大抵有如下几种。一是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这种家长往往这样说:“老师,我每次都跟他说,他都不听。”“老师,我天天叮嘱他,让他听老师的话,按时交作业、不要玩手机。”甚至有的家长说:“我坐在他书桌前,盯着他写作业,他都不写。”……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反之,有的家长很能“管得住”孩子。“老师,给你添麻烦了。他写不完作业,我不让他睡觉。一定让他写完。”“老师,等他回来了,我立马收拾他。下次再有这种情况,你尽管跟我说。这些都是为了孩子好。谢谢老师!”“老师,我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他一直玩手机,沉溺其中。”

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有原则,是好事,但是,父子、母子之间也应是朋友,不能让孩子看到自己就害怕。让学生懂得长幼尊卑,犯错了就得负责任,这是一门功课,家长要陪着孩子做对、做好。

家长管不住孩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过分宠溺。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当作“小公主”“小皇帝”宠爱着。习惯成自然,这样的孩子总感觉被宠是理所当然的,否则就是大人的错。而家长只能无底线地忍让,觉得:“不学习就不学习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一味纵容,孩子就会不停加大试探的力度,随之而来的是越发难以管束。我执教班级中有一个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爷爷奶奶疼爱他,遇到事情不忍心责备他。外出务工的爸爸不能经常陪伴他,只能在物质上弥补他。在他的世界里,错都是别人的,到最后发展成打奶奶、骂爷爷。在学校,稍有不如意就会歇斯底里,撕书、就地撒泼的事情经常发生。由此可见,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宠的教育,而是有错必改的过程。在这一段时光里,最重要的是陪伴。有陪伴,才能静待花开。

家长管不住孩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育方式不对。家长不能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话,遇到事情后抓住孩子就是一通骂或者一顿揍,导致孩子有委屈不愿向家长讲。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深。有一名学生在学校还算听话,一回到家,就跟家长对着干,甚至对骂。经了解,他觉得自己被家长的暴力伤害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忍无可忍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跟孩子的有效沟通是陪伴孩子成长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怎么沟通啊?!说不了两句话,就嫌吵了、烦了。”说这话的家长应该好好地想一想:你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沟通了吗?为什么孩子什么都得必须听你的?有教育专家建议,周末孩子回家后,家长最好是放下手机或手中的活,与孩子一块儿看看他喜欢的电视,高高兴兴地吃一顿饭,听听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趣闻、遭遇,或者跟孩子一起读一本书、交流读过的内容。对相当多的家庭而言,这种语言的交流、读书的陪伴,或许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很多人问董卿:“你是怎么养成阅读习惯的?”董卿笑笑说:“也没有刻意培养,就是小时候父亲总和我一起读书,一起分享看到的内容,这个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当孩子在家时,家长应抽出时间多陪伴一下孩子。与其声嘶力竭地逼孩子读书,不如亲子阅读之后跟孩子交流读书感悟;与其抱怨孩子英语弱,不如拿出英语书让孩子读给你听;与其感慨孩子数学成绩差,不如陪他多做几道题,让其发现自己哪方面差,从而对症下药。

所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管教,更要陪伴。管教有度、有法,就会花开春风,盎然于心;陪伴日常、日长,定会亲情满满,一路芬芳。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