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练习二三事
小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阶段。写作文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学生升级、升学要写作文,毕业、就业也要写作文。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以下4点。
积学以储宝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小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多读一些课外书,以增长知识,增加词汇量。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实践中,为了方便学生读课外书,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鼓励学生把家里的书带来,与同学交换阅读。每周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谈读后感。此外,可以多给家长支招儿,建议家长给孩子下载《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等书目的音频,利用吃饭、休息等碎片化时间与孩子一起收听,并与孩子聊一聊听后感。
“积学以储宝”,平时的阅读积累对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
勤练以精进
《语文课程新探》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想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写作练习。
写作应取材于日常生活。我在教学中经常布置一些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例如,我给学生布置过“给爸爸妈妈洗脚”的课外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写一篇记叙文。大部分学生都写得既诙谐幽默又饱含深情。宇翔写道:“我把老师要求给父母洗脚这件事讲给爸爸听,爸爸听后非常高兴。他说:‘还等什么?我们开始吧!’我心想:爸爸的脸皮可真厚,还真让我给他洗。他的脚太臭了,我只能用嘴呼吸,才不至于闻到臭味。我把爸爸的袜子脱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袜子扔到了洗手间里,接了大半盆温水给爸爸洗起脚来:打上肥皂揉了一会儿,冲洗了一下。完事了,我正准备离开,爸爸说:‘光这样洗可不行,脚趾也要挨个洗。’唉!爸爸的事儿可真多!……对了,我还发现,用嘴呼吸也没有用,要是我家有防毒面具就好了。”淘气爸爸和幽默儿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此后,我又让学生去尝试买菜、做饭,在体验的基础上再写作文就得心应手了。
一则新闻、一个小视频也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我跟学生分享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老人牵着小狗在街上走着。突然,老人倒地不起,小狗在老人身边汪汪直叫,一会儿舔舔老人的脸,一会儿舔舔老人的手……小狗的叫声引起了路人的注意,路人拨打了“120”,医护人员把老人抬上了救护车,小狗却在车后紧追不舍。我以这条新闻为引子,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结果,大家都写得很生动。
仿写后突破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条件之一。如果我们处处在意周围的人、事、物,就会得到许多好的作文材料,也会把文章写得更全面、更细致。
在写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一文前,我给学生进行了听写,结果全对的寥寥无几。我假装很生气,让出错的学生抄写两遍再重新听写。下午上课时,我抱着大家的听写本严肃地走进教室,把写得差的学生叫到讲台前面。教室里非常安静,学生们既认真又惊慌,眼睛睁得溜圆。我让一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他说:“因为我有好几个字不会写,再加上看到您严肃的表情,所以我的心怦怦乱跳,害怕受到惩罚。”此时,我又引导学生把整个事情的经过陈述一遍,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到习作中。此时,一篇篇颇有条理、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的文章跃然纸上。
在讲了《赵州桥》一课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游览澄波湖景区,观察一下澄波湖大桥,模仿赵州桥的写法,通过查资料、与家长和同学讨论等方法,写一篇关于澄波湖大桥的文章。在教师引导学生扩写和仿写时,如果学生有参照对象就会有表达的自信和兴趣,当然就乐于表达。
感而悟其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我们对所叙写的人、事、物有着独特的感受,从中领悟出深刻的道理,那么文章就会摄人心魄、引人思考、令人回味,读者就会从中受益无穷。在写作文时,小学生大多比较单纯、直接,往往不太注意进行深度挖掘。针对这一点,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呢?
首先,教学生练就一双慧眼。教师要引导学生像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比如,留心路边的小草何时吐出了新芽,池塘里的水何时结了冰;留心同学们嬉戏时露出的不同表情和被批评时蹙眉的神态;留心家长做家务时忙碌的样子,特别是妈妈眼角的笑意和细细的皱纹,等等。其次,让学生多参加活动,体验生活。比如,让学生尝试在家里做饭。他们从中体验做饭的艰辛,体会做饭的劳累与快乐,也就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最后,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品味生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若想让生活的情、理、趣活脱脱地蹦出来,妙笔生花,就必须让思维之钻进入事物的深层,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把握本质。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如果合理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使他们“心动”,他们就会写出充满七色阳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