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 真心架好“家校连心桥” 我与学生“交个心” 图片新闻 自己的学生,自己先说好 用“爱”做教育

第7版:班主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班主任
07
【所行所思】

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

□ 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曲瑷瑛

今年是我担任班主任的第二十五个年头,对我而言,是万事可期;可对家人而言,是心上惊鸿。这一年,我被评为高级教师。闺女考上了高中,急需我的陪伴和照顾,但我毅然决然选择了当班主任。大家对于我的选择,质疑、不解超过赞许。“你已经是高级教师了,为什么还要那么拼命,事事都争第一?”“孩子需要妈妈的悉心照料和陪伴,你却天天起早贪黑,如此受累有必要吗?”面对同事善意的询问,我微笑以对。

唯有热爱,才会被幸福滋养

我的人生底色: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溢满惊喜,让自己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学生的幸福。所以,要想喜欢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会从工作中寻找幸福快乐。

这一年教师节的早晨,因为个别学生收拾书桌拖拉,我就以点带面地发了一通火。看着学生们个个眉头紧锁、大气不敢出的样子,我就此作罢。等到午饭后走进教室,我发现,教室门竟然是关着的。我有点儿纳闷:关门干啥?但当我推开教室门,学生们齐刷刷地站起来,一起喊道:“祝老师节日快乐!祝老师身体健康!”甚至还有学生喊道:“祝老师长命百岁!”那一刻,我就更加坚定了做班主任的决心:但因热爱,愿迎万难!

毕业的时候,一名学生在微信里神秘地告诉我,让我到传达室取一样东西;我带着一脑门的问号打开,是学生们亲手做的留言祝福卡,还有我们班的相片和集体活动的影像盘。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开始为我精心地准备。那一个个柔软的心意下,共同保守着这样一个随时会被发现的“秘密”。幸福、快乐、感动、不舍……各种情愫萦绕在我的心头。

每每想起这些小瞬间,我都会流出幸福的泪水,这是任何工作都不能给予的幸福感。唯有热爱班主任工作,才会被这种幸福滋养。

把心灵交给彼此,便收获了人间四月芳菲天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间的交流;父母或忙于工作,或迫于生活压力,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对于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家长要么将其归因于叛逆,要么归因于个性特殊,要么“白茶清欢无别事”,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和正确引导。孩子初中4年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种种问题远比我们成年人想象得更为棘手。

为此,我报名了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希望尽可能多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方略,帮助学生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引导家长们高效陪伴青春期的孩子。

去年,班里有一名特殊的男生铭,我和他的际会源于他的作业没有完成。我说:“让你的家长抽时间给我打电话联系一下。”没想到,遭到他坚定的拒绝。经了解方知,他和继母一起生活,继母又生了两个妹妹,让他非常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了解到这个情况,我便引导他进行正向思考:“父亲在外工作,辛苦养家;如果没有继母,就没有人惦记着你的冷暖。尽管你现在感情上难以接受继母再生育,但这几年都是继母在照顾你的生活起居和学习。如果没有继母的陪伴,谁关注并照顾你?”铭哭了。我知道,时机成熟了,就换了一个角度,从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开始引导:“生而为人,务必善良。你要从此时开始,做一个知足感恩的好少年。”

平复了他的情绪,我为他布置了单独的作业,要求他回家后关心继母,主动交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陪陪妹妹,妹妹一定会以哥哥的体贴为傲。同时,我也与铭的继母多次沟通,交流一些铭的心理需求、个性特征和家长要做好的接纳和关注等,使得家校聚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之后,一个阳光少年回到了我的视野里。一个少年得到了拯救,我为自己获得的幸福喝彩。

行动的教育力量,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喜欢模仿,这是共有的心理现象。他们崇敬以身作则的教师,不喜欢一味地说教和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成功源于责任。一个人肩负的责任有多大,战胜困难的决心就有多大。正是因为学生不“听其言”,而“观其行”,所以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

每个班级都有卫生区,我和学生每人都划得一片区域。班会上,我宣布,从除草到收拾垃圾全方位实施个人责任制。有一天,值日组长告诉我,有一名同学经常打扫不到位,我第一感觉就是要批评他。但转念一想:他毕竟是孩子,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充当行为的示范人。于是,我拿起抹布,去盥洗室洗了洗,把讲桌擦干净,又把地下的纸片一片片地捡起来。看到我这个举动,值日生马上冲到讲台上开始更加仔细地打扫,而其他学生都不自觉地检查起了自己的课桌及附近的地面。看着他们的行为,我的心头泛起甜蜜。

小小的举动蕴藏着大大的教育智慧,实干的效果远远好于批评和说教。学生们更加主动地用他们的行为彰显出“我是这个班级的主人,我在这里有归属感”,可谓“无声不寂”。

感谢班主任工作为我带来的诸多“小确幸”,让我快乐地做教育。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的生命互构、互相成就的过程。我们相信,没有不请自来的幸运,只有有备而来的惊喜。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