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歇脚点”不妨变身家校“共育园”
最近,笔者到幼儿园听课调研时发现,每所幼儿园周边都建有“家长接送区”,配备了遮阳棚、公共座椅等人性化服务设施,让匆匆赶来接送孩子的家长有了歇脚之处,同时也改变了以前家长扎堆接送孩子导致交通堵塞的乱象,让焦急的等待变得温馨、暖心,促进了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深入实施。
笔者看到,幼儿园接送孩子的家长往往以祖辈居多。为尽快接到孩子,他们往往会提前很久就到校门口等待,往往感到疲惫。为解决这一问题,高密市倡导各学校(幼儿园)因地制宜建立了“家长接送区”,让接送孩子的家长有了落脚休息之处。但是,笔者认为,“家长接送区”作为家校对接的一个窗口,不应该只发挥“歇脚”的功能,而要充分利用家长等待的时间,把“接送区”变成展示学校办学成果、讨论家校共育、沟通解决问题、推进协同育人的“成长空间”。
首先,让教育惠民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家长相对集中的时间,持续进行教育惠民政策宣传,对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招生、收费、资助救助和学校管理等各项政策、制度,以发放明白纸、“致家长一封信”或答疑的形式,为家长进行深入解读,让家长清晰了解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和办学理念,确保宣教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政策落地有方、落实有力,赢得家长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让特色办学成果在这里“登台亮相”。家长普遍关心孩子在学校里的成长,但很少有机会走进学校,对学校总体办学成果知之甚少。而“家长接送区”是一个目标群体非常精准的展示平台,学校可以将办学历史、育人理念、师资队伍、环境创设、特色课程、创新做法等,以图片或宣传版面的形式在“家长接送区”展示,在充实和丰富家长等待时间的同时,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成绩,提升家长对学校育人理念的认知和信任。同时,还可以将学校开展的各项特色活动生成二维码,让家长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活动开展情况,从活动中知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便于家校及时沟通对接,能更好地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再次,让家校共育合力在这里“聚沙成塔”。家校共育才能帮助家长提升家教品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学校可以将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等家长关心的情况,每周以班级或主题的形式在“家长接送区”进行展示,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现状,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快乐感同身受,为家长和孩子交流增加共同话题,让亲子沟通更有效、更融洽。同时,还可以每月梳理一次孩子在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予以展现,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成长;或针对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总结教育经验并与家长交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避免教育误区,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家长接送区”的建立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务实举措,也是贴近群众实际的现实需求。这一做法使教育惠民服务关口前移,为家长接送孩子提供了安全保障。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将家校沟通共育融入家长接送孩子的碎片化时间,让“歇脚点”变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共育园”,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