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揭秘革命老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之道 “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一片辽阔盎然的“绿色语文”原野 追寻班主任工作的“道”与“术”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追寻班主任工作的“道”与“术”

——读俞芬的《你也能遇见23℃教室》有感

□ 李丽

在我看来,俞芬老师的《你也能遇见23℃教室》是一本既有探索实践又有教育情怀的书,清新的田园风和淡雅的书卷气完美融合,系统的理论思考和真实的实践探索相互交织。

一、一方教室,养一方人

23℃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23℃教室是指一间特别舒适、温暖有爱的教室。俞芬老师认为,每间教室里,课桌、椅子、黑板看起来都一样,但从每间教室里走出来的学生,却往往有着不一样的气质和胸怀。一间教室“长”什么样,取决于课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而决定这个的,是这间教室的班主任是以怎样的眼光和心态去拥有它的。从事了27年的班主任工作,俞芬老师对教室的认识和理解,也是随着教育的时代发展和自身工作经验的累积而发生改变的。

俞芬老师工作伊始就踏上了班主任岗位。彼时的她还不懂管理,认为做班主任就是管理一间教室、管好一群学生,教室里的关系就是“管”和“被管”。她看到最多的是班级中偏离常态的学生,于是修炼爱心、耐心,学习各种招数,绞尽脑汁,教室成了她与学生斗智斗勇的场所。

多年后,俞芬老师曾连续做了三轮家校合作的课题。在“教育生态理念”的指引下,她对带班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教育是一项大的生态工程,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有很多,班级工作的意义在于,营造一间良好的教室生态,使学生得到来自教师、家长、同伴以及集体多维式、互动式的支持,从而促进他们蓬勃地成长、灿烂地绽放。

基于这样的经历和认识,她提出了“23℃教室”这个概念,希望在教室营造一种温润如春的生态场域——有适宜成长的人际关系,每名置身其中的学生都能安心地做自己,每名学生都能坦率地表达自己,每个人的存在都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学生、教师、家长各守其位、各尽其责,关系和谐,相互成就,不拘一格地向上生长。

二、关系共生,生态涌现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相互关系。俞芬老师认为,班级关系就像一张网,主宰着班集体的育人功能。23℃教室的真相就是班级关系的生长,班级管理要重视班级关系建设,使诸因素在互动中产生正面的情感链接,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态环境,促进每名学生蓬勃发展。

现实中,班级关系的存在有三种状态。第一种是“拆台状态”,构成班级关系的重要因素之间“各唱各的调”,学生、家长、教师之间非但不能相互配合和支持,反而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破坏、阻碍彼此关系,班级关系非常不和谐,这种状态会导致班级育人功能大大下降;第二种是“内耗状态”,一个班级中,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只是封闭式地、机械地完成自己的事情,相互关系冷漠,这种状态下班级的发展不会有多大起色;第三种是“涌现状态”,班级中学生、家长、教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关系融洽和谐,整个班级育人系统就能实现优化组合,班级育人功能将得到最大限度释放。

“涌现状态”的班级关系在带班实践中如何去构建呢?俞芬老师主要的做法有六个方面。

1.布置优雅的教室环境。做到三个层面:干净整洁,走进去感觉很舒心;“文化角”打造,挖掘德育功能;讲究情调,有人情味元素。

2.建设班级共同的发展路径。班级建设提出明确的班级宗旨,设计班名、班徽、班歌、班服等,共同践行班级的奋斗目标。

3.优化班级分层的组织机构。这里的“层”不是指层级,而是指层面,管理内容不同。例如,在班级设立“值周班长轮岗制”,值周班长负责日常教室管理;实行“小组合作竞争制”,带动小组成长;实行“教室岗位承包制”,落实岗位承包。这样的三套办法,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4.制定班级有效的规章制度。班级常态的规章制度包括“纪律制度”“值日制度”“评价制度”。班级制度的制定遵从“来之于大家,用之于大家”的原则,做到人人心中明确。

5.开展丰富多元的班级活动。班级常态化的活动有三类:整合型活动,将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支持型活动,通过班级活动,弥补学生能力的薄弱点;亲师型活动,设计班级活动,搭建家校“双向奔赴”的桥梁。

6.增强班主任日常的沟通能力。班主任是构建班级关系的引领者,在班级关系生长过程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日常的沟通能力包括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对话。

三、适切支持,润泽心灵

教育的对象是群体,也是个体,如何“看见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让每名学生体会到23℃教室的温暖?俞芬老师有很多金点子。例如,她每次外出都会给学生们带一份小礼物。《小书签,大价值》这个故事讲到了三点做法:“借小书签寻有缘人”“借小书签了解大上海”“借小书签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让一张小小的书签在班级关系建设中发挥大大的价值。

对于个性易怒且敏感的“情绪型”学生,俞芬老师经常用“爱理不理”这四个字告诫自己:“爱理”指平时要多与他沟通交流,包括眼神、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建立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同伴的关注和关爱;“不理”指的是,他情绪上来的时候,教师先“冷处理”,暗中观察,帮其转移注意力,避免正面冲突。她曾经给一名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学生开通了一条情感“热线”——心灵花园,通过文字展开互动,三年下来累积了两万多字,该生的变化有目共睹。

近三年,因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长期居家隔离上网课,缺乏社交。网课期间,她在班级里推出了一周两次的“视频聊天课”,学生在班级群自愿报名,小范围开展视频聊天。聊天纯属漫谈式,没有要求,没有任务,没有压力。学生们相遇在“云”端,隔屏不隔心。这个方法充实了网课期间学生们单调的生活,满足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需要,调适了学生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俞芬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思路伴随实践不断迭代:一是教育理念,经历了从“管住学生”,到“对付问题学生”,再到“教育生态”的转变;二是思维方式,经历了从“点状思维”,到“线状思维”,再到“网状思维”的进阶;三是核心追求,从最初追求短平快的“实用招数”到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的“道术兼修”。

《孙子兵法》说:“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道”是“术”的承载,所有“道”的领悟都离不开“术”的用心实践;“术”是“道”的体现,一个人采用的“术”所反映的是其得道的水准。优秀的班主任俞芬老师,就是以“道”为原则,以“术”为方法,内外兼修,从而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之路上道术兼修,行稳致远,一路芬芳。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