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顺峰
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
这一轮改革有4个特点:一是时代性。面向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新征程,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眼全局,优化定位,提升功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系统性。树立大职教观,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融合融汇,使职业教育成为驱动教育变革的活力因素,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子。三是务实性。坚持务实管用,重在落地见效,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设计了分行业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分区域组建产教联合体、嵌入式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团式建设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等一系列实招硬招,有针对性地解决最迫切的关键问题。四是延续性。充分吸收职教高地建设及以往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与经验,锚定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这个目标,整省推进、上下联动,“一张蓝图绘到底”,改革主线不间断,创新步伐不停歇。
在这一轮改革中,重点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落地路径,推动形成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
第一,在职普融通上,探索建立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的新体系。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持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在不同阶段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实施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稳步扩大“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规模,着力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让学生不论读职业教育学校、还是上普通教育学校,都有成长成才的平等机会和希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在产教融合上,探索构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产教融合是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分行业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对接山东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分类施策组建产教联合体,汇聚产教资源,放大聚合效应,让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我们将打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政策组合拳,有效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第三,在科教融汇上,探索问题导向、协同创新的新模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就要发挥好职业教育在创新链条上的关键作用。我们将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大力开展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企业出题、院校答题,校企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进、产品升级,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助力“万企转型”“万项技改”和“工赋山东”。同时,以科技创新牵引教育教学改革,反哺人才培养,努力塑成新优势,打造新的增长极。大力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
关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对接“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分行业领域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全省统筹、跨界整合、跨区域联合,集聚职业院校、本科高校、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产教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供需匹配,打造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建设中注重5个方面:一是行业指导,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制定建设方案,对共同体建设提供全程式协调推动;二是多元参与,由高水平大学和职业院校以及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吸纳相关领域的院校、院所和重点企业、社会组织参加;三是整体联动,全要素整合产教资源,全方位深化产教融合,全链条式助力产业和教育发展,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开展产教布局优化、急需人才培养、短板技术攻关;四是信息支撑,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汇聚产业信息、教育信息以及共同体各主体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实现多元主体实时互动交流;五是项目承载,开发设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产教对接项目,确保实质性参与、实质性受益。
关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实施教育与产业双轮驱动,汇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资源,协同推进人才培养与招聘、职业能力培训、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及创新创业孵化器、青年友好型城市和时尚社区建设。对接山东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和全省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建设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三个产教联合体,绘制产教对接图谱,引导产教资源紧密对接,提升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同时,各设区的市,各经开区、高新区及功能区,“一地一案”、分类施策,依据区域特色产业组建产教联合体,上下支撑、左右协调,形成多中心、多层面的全省产教对接新格局。用1年左右时间,原则上全省16个设区的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及1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省级新区,分别建立联合体;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也可建立联合体。到“十四五”末,原则上各产业聚集区均建立产教联合体,运行机制完善,建设成效明显,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联合体,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大力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
关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对接“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分行业领域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全省统筹、跨界整合、跨区域联合,集聚职业院校、本科高校、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产教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供需匹配,打造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建设中注重5个方面:一是行业指导,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制定建设方案,对共同体建设提供全程式协调推动;二是多元参与,由高水平大学和职业院校以及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吸纳相关领域的院校、院所和重点企业、社会组织参加;三是整体联动,全要素整合产教资源,全方位深化产教融合,全链条式助力产业和教育发展,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开展产教布局优化、急需人才培养、短板技术攻关;四是信息支撑,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汇聚产业信息、教育信息以及共同体各主体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实现多元主体实时互动交流;五是项目承载,开发设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产教对接项目,确保实质性参与、实质性受益。
关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实施教育与产业双轮驱动,汇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资源,协同推进人才培养与招聘、职业能力培训、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及创新创业孵化器、青年友好型城市和时尚社区建设。对接山东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和全省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建设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三个产教联合体,绘制产教对接图谱,引导产教资源紧密对接,提升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同时,各设区的市,各经开区、高新区及功能区,“一地一案”、分类施策,依据区域特色产业组建产教联合体,上下支撑、左右协调,形成多中心、多层面的全省产教对接新格局。用1年左右时间,原则上全省16个设区的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及1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省级新区,分别建立联合体;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也可建立联合体。到“十四五”末,原则上各产业聚集区均建立产教联合体,运行机制完善,建设成效明显,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联合体,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