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滕州”:班墨故里教育新品牌
【编者按】 滕州是鲁班、墨子的故里,地处齐与鲁的文化交融地。近年来,滕州教育工作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以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优先中领先、率先中争先,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办学水平,努力提升教育质量,让每名学生学有所成、每名教师教有所获、每名家长盼有所得,不断擦亮“学在滕州”金字招牌,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做全省排头兵,教育满意度、行风政风工作连年居滕州市前列。滕州市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教育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市”“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滕州位于鲁南地区,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英才辈出,“善政重教”的传统已有千年。近年来,滕州市面对人民群众新需求和时代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力推进教育发展改革,积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奋力书写出一幅更加公平、更加均衡的教育美好画卷,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滕州城乡人民。
仲夏时节,记者来到滕州,喜看班墨故里教育新貌,试图解开滕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密码”。
高投入,优配置,发展基础实现新提升
“跨过那站着的前人”,走进滕州一中,记者迎面看到这几个金色大字,赵维浩校长说:“这是深深扎根在每个学子心里的滕州一中校魂,体现了师生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
滕州一中是省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全国“航天科普特色学校”,校内建有10位航天员亲手栽植的航天园林。“学校每年都有航天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在2013年百年校庆的时候,航天员杨利伟、景海鹏、刘旺、刘洋还来到学校与同学们畅谈飞天梦。”赵维浩介绍说。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改扩建工程被列为全市重点民生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总投资3.7亿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二期工程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计划8月底竣工,办学条件将进一步提升。”赵维浩说,“就在前几天,山东省首批41所省级特色高中遴选结果公布,滕州一中顺利入选。”
近年来,滕州市积极推动各学段办学条件改造提升,滕州一中扩建一期、北辛实验学校、孙堂小学等项目顺利建成,滕州一中扩建二期、鲁寨小学、北刘学校、东郭中学迁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龙泉小学、西岗镇中心小学、滕西中学、大坞镇中心小学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同时,建设教师周转房115套,新建塑胶运动场地18处,维修改造校舍设施65处。投资9270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增加学位3000个。投资800余万元,采购空调3000余台,实现中小学教室、功能教室、宿舍、食堂供暖全覆盖。全市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安装率达95%,食堂自营、营养餐配送惠及学生12.2万名。此外,滕州还投资1600余万元,开通“亲情校车”46辆,确保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
今天的滕州教育能够实现城乡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正是得益于滕州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地把教育民生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用匠心与情怀温暖滕州教育。市教体局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全面推行农村亲情校车服务和城区定制公交服务,切实解决了学生上放学安全风险和交通拥堵问题。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使我认识到,既要保持‘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又要挺起‘起而行之’的坚强臂膀。我们要锚定‘打造教育现代化示范市,争当全省县域教育新典范’的定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襟怀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脚踏实地、精准发力、持之以恒,竭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滕州实践注入强劲动能。”滕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光耀说。
创品牌,增亮点,教育品质实现新突破
今年9月1日,投资7400万元高标准建设的滕州市实验小学墨子湖校区将正式启用。滕州市实验小学校长徐承治告诉记者,该校区将秉承先进办学理念,共享市实验小学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管理、师资培训、资源配置一体化,将有力促进办学质量再创新高,办学品质大幅跃升。
这是该市多措并举、助力教育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柴巨伟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市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发展,优质幼教资源不断扩大,先后创建省级示范园52所、一类园54所,今年参评申报省示范园、一类园67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8所,增加普惠性学位1.3万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校一校多区、学校结对联盟、学区化办学”强校扩优发展模式开花结果,硕果累累,创建新优质学校38所、设立联盟学校36对、城乡学校融合发展体13个。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滕州一中获评首批省级学科基地、首批省特色高中、省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滕州三中、滕州五中等学校的小语种、职普融通、艺体教育持续推进,全市高考取得新突破。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每年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1万名以上。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做游戏。”记者在木石镇中心幼儿园看到,教师高健正领着中班幼儿上《多变的彩虹伞》一课。只见彩虹伞在师生的手中不断地变成“大海”“面包”“蒙古包”……溪水滴石般的笑声盈满了整间活动室。“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幸福溢满童年。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给孩子们带来笑声,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副园长程雪利说。
市红荷路实验小学自2021年开始进行教师教学述评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探索和实践,目前构建起了校级“333”学业述评改革体系。“开展学业述评,让我们的教育出现新气象,真正实现了‘看见每一个、欣赏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初衷。”校长田雁领说。
走校园,看变化。这几年,坐拥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的木石镇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无疑为该镇实施“强镇筑基”试点打下坚实基础。但仅仅有经济做“靠山”是不够的,还要有团结的意志、创新的思维,并付出切实行动。作为木石镇教育当家人,学区主任王新武功不可没。
在王新武眼里,学生回归乡村,大树回归操场,游戏回归学生,教学回归真实,正是他提出并倡导的“墨子思想下的乡村朴素教育”教育理念。王新武说,“双减”政策给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乡村学校提出了一个新挑战,那就是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又要提高教学质量。他说,“朴素教育”就是致力于各学校及师生在不浮夸、不浮华、不浮躁的整体观念下,开展墨学传习行动,提升学校内涵,最终实现教师健康幸福生活、学生自然快乐成长、家校社会和谐温暖的墨乡朴素教育的目标。
受“朴素教育”理念启发,木石镇中心中学校长李体峰推出了“习规教育”,让这所曾经的农村薄弱学校逐渐步入正轨,迈向先进行列。在今年中考期间,该校学生在滕州五中学生宿舍住宿;考试
结束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把宿舍和五中提供的食宿用具清理得干干净净,一时间被传为美谈。“学生获得好评,当老师的自然是脸上有光。我们将持续抓好规范教育,引导每名学生成为高水平的
学生、高素质的公民。”李体峰说。
重民生,增福祉,满意教育实现新跃升
“请看,这是我的美术作品《太空漫步》!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风铃’,每当有风儿吹过,风铃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它代表着我的梦想。”在北辛街道通盛路小学,一年级的“红色讲解员”孟俊汐向记者介绍了她的扭扭棒美术作品。扭扭棒社团是该校2022年9月成立的社团,由美术教师张淑君申报设立。它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新平台,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增长素养的新平台。如今,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这个社团。
这是该校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积极开展“1+N”课后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滕州市中小学普遍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在舞蹈、合唱、篮球、足球、剪纸、面塑等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中提升了特长素养,实现了全面发展,令家长省心、放心。该市还认真落实资助政策,发放各类助学金3046.06万元,使56548人次受益;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保教费)4077.81万元,使28087人次受益;为3174名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3510.02万元。关爱乡村留守、贫困、残疾等特殊学生群体,获评省级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校4所,大坞镇“凫山快乐成长营”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并受到全国妇联、民政部的充分肯定。
“今天,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去菜地浇水,看见小白菜才长了一点儿幼苗。我就将瓶子里添了很多水,让小白菜喝得饱饱的,希望它们快快长大!”这是滕州市鲁化厂区学校五年级学生张子扬在“快乐农场”作物成长记录中写下的一段话。
面对记者,校长付民强讲述了一段被“投诉”出的劳动教育基地往事。学校实验楼西侧近半亩的荒地杂草丛生、枝蔓盘绕。2021年6月,周边居民多次通过社区物业投诉枝蔓攀爬影响了他们的居住环境。历经一个月时间,学校投入3万多元资金对这块废弃地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劳动实践地,并命名为“快乐农场”。小小的园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有白菜、生菜、蒜苗、香菜、莜麦菜等多种时令蔬菜。每个星期,不同年级的学生都会轮流到小菜园里上劳动课。“这片小菜园如今已成为一本打开的教科书。学生在这里不仅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而且体验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付民强说。
滕州校园一头连着学生,一头连着家长。记者在西岗镇中心中学的家长服务中心看到,家长督学穿的专用马甲被分年级设计成不同颜色,物品临时放置处里有雨伞、打气筒等物品。“家长服务中心昨天刚刚揭牌,可以说是家长接待室的升级版,家长督学可以随时参与班级管理。此举就是要突出服务意识,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校门口,把真情留在校园里。”校长刘磊说。
西岗学区指导员马兆亮指着中学对面的体育场地告诉记者:“在‘强镇筑基’工作中,镇政府投资1600万元建成了这个体育公园,其中有标准的足球场、篮球馆供学校无偿使用。这还是全省第一个呢!”
班墨故里,学在滕州。滕州市教育部门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加速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努力提供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让学生在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让“学在滕州”民生品牌在“善国善教”的滕州熠熠生辉。在2022年政风行风评议中,滕州市教体局蝉联全市政务和社会事业类单位第一名。
“我心中的教育,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是与滕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甚至超前发展的教育,也必然是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教育。”在这不疾不徐的话语里,朱光耀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也透着特有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