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清平小学 “融合”让教育更有温度
山东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全国第十五届宋庆龄奖学金的潍坊6名学生之一……想要做到其中的一项,对健全孩子来说都有难度,更不要提身为一名自闭症患者。他就是潍坊高新区清平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商喜程。在这所融合教育学校里,这个“来自星星的孩子”找到了“隐形的翅膀”,找到未来的方向,天赋得到挖掘。
在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跟随教师的节奏认真听课、举手发言、开展小组讨论。一眼看去,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个班里的商喜程是一名自闭症患者、随班就读儿童。
商喜程的爸爸告诉记者,孩子5岁时被诊断患有自闭症。当时,他和孩子的妈妈愁得一夜之间白了头。他能上普通学校吗?他能跟上课程进度吗?他能遵守课堂纪律吗?这些问题都令他们深深担忧。后来,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他们打听到清平小学的融合教育很出名,就将孩子送到了清平小学。
刚入学的时候,商喜程坐不住。只要家长不在身边,他就到处走。因此,他需要父母到校陪读。命运的转折点来自一件小事。有一次,教师程照丽对商喜程进行家访,从他的家里出来后,他跟着程照丽去其他同学家。路上,每到一个十字路口遇到红绿灯,他都对秒数记忆深刻;对路边的共享单车上的编号,他看一眼就能记住。于是,程照丽与商喜程的父母以及信息课教师刘芳进行了沟通,决定对商喜程重点辅导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培养过程中,刘芳发现商喜程对编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虽然他的语言沟通能力稍微弱一些,但他有编程方面的天赋,于是让他参加了校级编程社团。2021年,商喜程通过初赛、决赛,最终获得了山东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一等奖。2022年,经过校级、区级、市级、省级推荐,商喜程获得了全国第十五届宋庆龄奖学金,而潍坊市仅有6名学生获奖。
商喜程从坐不住到可以独立上课,从不会写字到字迹越来越工整,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和谐、融洽起来。总之,他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所完全公办小学,学校还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对“没有能力到校就读的重度残障学生”实施送教上门,接纳残障学生在校随班就读。商喜程的成长不是个例,清平小学有10名随班就读学生。他们在这里都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正在顽强、快乐地成长着。
在校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一份融合教育学生档案。其中除了学生信息、荣誉记录、学业考试记录外,还包括学生评估分析图、个别化教育月计划、随班就读班级教师评价表等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记录,内容非常翔实。“这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的跟踪、记录。通过对康复教育和融合教育过程的精细留痕,方便教师更快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也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循。”校长魏涛说。
记者了解到,因为康复课程大多收费不菲,所以很多家庭难以承担孩子的康复费用。为此,清平小学出费用,聘请专业教师到校为学生上康复课,形成了“康教结合”的训练模式:随班就读学生根据需要,上午在普通班级的教室里上课,下午在资源教室里接受康复训练。为让随班就读的学生在融入普通班的同时还能实现自身的成长,学校聘请了专业教师,系统地开展了全员培训,让全校教师在理念和策略上了解特需学生,做好专业化的教育支持。现在,学校已经有20余名班主任、任课教师参加了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并取得了相关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