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用民间工艺体验润养童心 “高校预留名额” 学子柒妙招育文化自信 班级管理应结合学科实际 英语教学要活学活用 学习与比赛可兼得 巧施惩戒融合家校

第6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6

学子柒妙招育文化自信

□ 海阳市育才中学赵李丽

李家有女,名曰子柒。她精选内容,以传统古风的唯美方式展开叙事,在动荡浮躁的现实生活中唤醒大众心中的家国情怀,传递民族文化自信。一时间,李子柒风行一时,家喻户晓。这种以短视频讲述和演绎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不仅获得各地人们的共同认可,而且《人民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纷纷对她展示“中式生活之美”、讲好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行为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和评价。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以为,“李子柒现象”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和借鉴,值得每名德育工作者学习。

文化自信是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四个自信”中的重要一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向学生传递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但是仅靠教师的言传口说总是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而使其拒绝接受。李子柒拍摄的短视频借“古风美食”展示传统烹饪技法,实际上却收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良效。视频中,动态呈现某作物由一粒种子从萌芽到成熟一直到烹为佳肴的“漫长一生”;从果子酒、桂花糕等传统美食的日常厨艺,到渗透传统乡村“非遗”文化元素的熬煮草木之后染蓝布、窗下刺绣。这些作品与泥土为伴、与岁月相连,从容地追溯日常生活的源头,再现了在几千年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乡土中国葆有的一个又一个创造和惊喜。如此通过对“中式生活之美”富有人间烟火味的形象展示,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自尊和自信。我们不妨学习和借鉴她的展示方式,让思政课避开抽象说教的传统方式,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富有烟火气息、真实又生动的视频展示中耳闻目睹。这样,教育自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文化自信的种子也就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首先,把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自豪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素材,以此凸显学校思政课的时代性和价值引领作用。所选素材既要包含一脉传承下来的悠久的宏大视角,又要包含普通个体的日常生活实践。正如李子柒视频中展示的那样,鲜活灵动、生生不息的民间日常生活,理应作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被世界看见。

其次,培养文化自信要创新教学方式,打造有活力的思政课堂。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第一,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应贴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内心世界的呼唤;第二,教师应致力于将书本中的道理转变成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的语言信息,可以借鉴李子柒视频的讲述方式,通过个体化的叙事话语,引导学生的文化认知和价值标准,创新传统文化故事的教学方法。

最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展开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通晓古今、洞悉各方的全面型人才,在此过程中锤炼自己的文化反思能力、文化创新能力以及文化交往能力,增强对其他不良文化的判断力和免疫力。教师应该加入学生活动,和学生一起走进分主题考察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让文化自信教育从理念层面转到实践层面,提升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认知深处产生共鸣。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学生形成积极的双向正面反馈,把思政课堂上的文化自信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出符合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要求的一代新人。

我们可以把李子柒现象中的有益因素应用到学校思政课教学,借鉴其接地气的短视频内容,弘扬文化自信、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观及幸福来自奋斗的价值观;借鉴其顺应观众的心理需求之妙诀,把握最恰切的教育时机;借鉴其审美叙事方式,打造有美度的教学方式,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借鉴其视频出炉过程,备课时精研细究,做足案头工作,打磨出形神俱佳的思政课堂。如此,我们的教学就会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效果就会锦上添花。

录入:孙荣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