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利津县:挖掘黄河口地域资源构建县域全环境育人体系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四融入”擎起“丹心筑梦”清廉品牌 参与和体验是感统训练的灵魂 图片新闻 济南高新区雅文学校 麦秆画为美育课程添彩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利津县:挖掘黄河口地域资源构建县域全环境育人体系

□ 通讯员 李自忠 吕忠咏

“沿着川流不息的黄河向前,入目的是一片蓝色大海。这里有着年轻的黄河新淤地,新冲积的黄河三角洲平原广袤无际、清新壮丽……”近日,笔者走进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被该校教师崔金英对黄河文化声情并茂的讲解吸引住了。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正式被纳入国家战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系统地梳理黄河文化与县域文化的关系,以新视角深入阐述当代黄河精神,展示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使黄河文化课程进入校园,探索构建县域全环境育人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利津县立足黄河入海口地域资源特点,围绕课程建设、专业引领、全环境育人三个系统,积极探索架构起立体育人体系,从聚焦知识转向立德树人,把核心素养‘种’在学生身上。”利津县教研室负责人陈宪民如是说。

以“五育融合”为目标

积极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注重黄河文化课程的整体规划。利津县成立了各学段校长(园长)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教研员、业务校长、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三级联动机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对县域内已有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石油文化、治河文化、海洋文化、湿地文化的研究,挖掘精神内涵,赋予时代精神,融入黄河文化课程,搭建全环境育人载体,让黄河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走得进”,切实落地生根。

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各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把黄河文化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进行融合。沿黄九省区的百年“老街长巷”就坐落于利津县盐窝镇的南岭村,这是一座有600年历史的古村落。“盐窝镇北岭中学就地取材,依托‘老街长巷’开展了吕剧、剪纸、威风锣鼓等非遗传承系列课程。”谈起这“送到”家门口的课程资源,盐窝镇北岭中学校长毕建华说起来是格外兴奋。另外,陈庄镇集贤小学利用黄河泥沙开展了陶泥制作课程,陈庄镇付窝小学利用芦苇、蒲草等野生植物开展了“苇画”“蒲画”创作课程,都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构建黄河文化校本课程。各学校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教学,让黄河文化渗透学校各学科教学。例如,研究黄河边的村镇、地名、名人故事,了解与黄河相关的传说、成语、古老歌谣、诗歌、民俗等。尝试多学科交叉融合,如语文学科的“吟诵黄河”、历史学科的“话说黄河”、美术学科的 “黄河点墨”、综合实践活动的 “黄河口研学”等,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感知黄河精神,领悟黄河文化的精髓。

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为目标

创新教师教育新样态

加强专业引领,协同创新教师教育。2022年,该县与齐鲁师范学院联合申报了“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并获批立项为省重点项目。借力齐鲁师范学院的专业师资,该县积极构建高校教师、县区教研员、中小学教师共同参加的“教师发展共同体”,重点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段各学科任课教师和县、乡两级教研员进行业务培训,促进他们的教育理念转变和专业成长,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探索出一条高校和地方学校协同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新路子。

改革教研体系,组建区域教研联盟。该县将中小学校划分为4个片区,成立了4个区域教研联盟,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强化校际互助协作。“各区域教研联盟紧紧围绕‘黄河文化育人’这一课题攻关,在联盟内定期开展活动,针对课题推进的各环节开展联合教研,实现合作交流、资源互通、共同成长。”城区教研联盟负责人王建华说,“各项目学校创造性地开展‘订单式’‘任务式’主题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多方借力借势,整合全县教研活动。加强与东营市教科院的联系,借助市教科院“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教研员定点联系校”“学科教研联盟”等活动,整合全县教研活动,提升一线教师的业务能力。开展“大备课、大教研、大论坛”系列活动,设立教研员人才库和特聘督学专家库,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集中研训,开展优质课及教研课题评选、名师进社区活动,有效激发了教育活力。

与此同时,该县还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结合”协同育人机制,优化立德树人学校环境,打造“爱的智慧”家校共育品牌,凝聚立德树人社会合力。利用县域内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石油文化、治河文化、海洋文化、湿地文化、盐文化等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继承发展进行项目式研学。将黄河文化融入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项目式研学提升学生学习黄河文化的积极性。加大对家长的教育和宣传力度,让家长充分认识到黄河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家长对该课程与学科、民俗和非遗融合的认可与支持,并参与其中,营造亲子共享学习成果的氛围,并及时记录和反馈孩子的学习效果。

“黄河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是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切实发挥好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核心素养‘种’在学生身上,真正办有‘根’有‘魂’的乡村教育,助力县域教育振兴。”利津县教育局局长宫长江为全县黄河文化课程的发展擘画了蓝图。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