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班级管理的实现途径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具有管理班级和发展学生的主要作用,应通过加强班级管理自主性、坚持班级管理教育性和重视班级管理发展性三种途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自主性,即建立班级自主管理。将学生视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支持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获得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在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阶段性,根据这一特点进行班级管理自主性的调整,促进班级管理朝着民主化、人本化的方向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当学生处于班级自主管理的意识初显阶段,也就是班集体刚建立时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缺乏认识与了解。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要遵循以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确定自身教书育人的角色定位,并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重视满足学生“安全的需要”,通过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和相互尊重,建立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继而,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逐渐体会在班级管理中的归属感,产生班级自主管理由意识内显转变为行为外显的力量。接着,当学生处于班级自主管理的行为初显阶段时,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根据学生自主管理发展规律,仍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耐心观察、全方位考虑、民主公平地培养班干部,建立班级自主管理的制度和结构,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引导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实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地位的需要”,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最后,当学生处于班级自主管理的独立自主阶段时,班主任应坚持顾问的角色定位,动员全体学生踊跃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尊重并鼓励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自主性建设。
班级管理分为管理和教育两个方向。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是教师育人的管理组织。因此,教育性是班级管理的基本特征。班主任应坚持教育性的班级管理工作,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心理建设,培养学生重视个人内部因素的积极归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追求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升和全面化发展。班主任可以运用“激励”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归因,激发学生不竭的学习动力,增强班级管理的教育性。首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确定班级整体目标,运用“目标激励法”来引导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积极前进。一方面,班主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个体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科学合理、符合班级整体目标的个别教育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小步子”原则,指导学生将一级个别教育目标分解为相互联系且具有逻辑性的二级小目标,维持学生的主动性。其次,班主任可运用“合作激励法”,激励学生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并及时反馈和推广,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展现自己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对学校和班级产生归属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挥班级管理的教育性作用。最后,班主任要在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时运用“影响激励法”,充分运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榜样对于学生具有重要作用的特点。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同伴作用,充分展现在学生群体中积极向上的同龄人及其事例;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不断发展自己,拥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
班主任工作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重视班级管理的发展性建设。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班会、德育、安全教育、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了解学生优势和发展潜力,并为其提供多样化完美呈现的机会。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遵循平等的学生观,善于和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逐渐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为学生充分展现优势智能和潜力提供信心;另一方面,要结合“目标激励法”,支持学生“小步子”渐进式地实现班级整体目标和个别教育目标。同时,班主任和学生都要树立动态发展的思想,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也要结合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保持目标设立的持续性和发展性,从而呼应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达到班级管理发展性的要求。
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尊重、理解和信任每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要利用班级管理自主性、教育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