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班主任如何转变班里的“小随便” 历史学科大概念的四种提炼路径 图片新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班主任如何转变班里的“小随便”

□ 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 赵晓庆

“小随便”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楼道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随意打断他人说话等。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高度重视“小随便”问题,将“小习惯”与“大未来”联通起来,持续采取系列举措,打造多元特色课程,开展“小随便”转变工作。

一、习惯养成课程,提升专注能力

为转变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易走神等“小随便”现象,学校习惯养成工作以班级建设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重点,形成习惯养成宣传教育全面化、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专题化、习惯养成常规管理精细化体系,巧用特色载体,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基本习惯做起,让习惯养成融入学生生活。

(一)头顶一块小方巾

用行动改变行动,开设读写姿势矫正课程。一方面,对学生课堂上听讲时的端正坐姿做出明确、规范的要求,对每个步骤进行分解练习;另一方面,创新使用一个小方巾。学校为学生们统一购置小方巾,将其作为提醒上课专注力不集中的“信号弹”,辅助听课,引导学生们认真听讲。上课时,只要学生坐姿不正确,有小动作,小方巾就会掉下来,从而达到提醒的目的,让学生找到专注听讲的感觉。当小方巾掉落时,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教师也会及时用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出现在学生身边等方法提醒其回到专注听讲的状态,提升其专注力。

(二)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铃声

学校将日常习惯养成口诀嵌入下课铃声,下课整理“一收、二摆、三推、四扫”:一收,即收桌子上的课本;二摆,即摆正桌椅,冲好线;三推,即轻轻地将椅子推进去;四扫,即清扫桌椅下面的垃圾。由原来的每天做,转变为每节课做,对容易忘记的习惯标准及时进行提醒、重复练习,帮助学生提升专注力,听从指挥并及时做出反应,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班主任利用在教室办公的优势,时刻关注学生课上课下的状态,并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多方面了解学生们的表现。

(三)排练一部班级成长剧

每个班级根据班里学生平时发生的真实事件,编排属于自己班的成长剧。人人都参与,生生有任务,个个是主角。排练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分担不同的任务,有的担任演员,需要切身体会角色的性格、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有的担任导演,负责编排整个成长剧的具体情节和内容,让学生的想象力、组织能力得以发挥;有的负责道具、服装,需要专注地钻研成长剧中每个环节要用到的东西。成长剧的排练充分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努力提升学生做事的专注力,配合其他同学高效高质完成工作。一部成长剧让学生更加懂得团结协作,提升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和专注学习做事的能力。

二、微社会课程,提升共情能力

学生共情能力的缺失,使得其在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顾及他人感受,随意打断对方说话;面对发生的问题,不能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对待他人,举止随便,让对方感觉不被尊重,没有边界感。如果一名学生拥有较高的共情能力,能够更好地和别人相处,亲子、师生及同学间的关系就会更融洽。研究表明,共情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此,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微社会课程,帮助学生转变“小随便”,提升其共情、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一)“我的店铺最精彩”——争当“营销小能手”

为让学生在校园内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情感,提升自身的生活技能,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淘宝节”活动。活动中,每名学生都有自己负责的摊位,需要自己管理摊位的卫生,进而感受收拾卫生的不易;要费尽心思准备畅销商品,绞尽脑汁构思吸引人的口号,多方调查制定合适的商品价格。活动中,所有交易使用学校特制的文明币、学习币。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习惯,才能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币、文明币。要求学生们时刻关注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保持与自我纠正。在有学生因自己的商品售卖不出去而伤心难过时,其他学生能设身处地地体会他的感受,会主动拿出自己的校园币购买他的商品,从而产生共情的心理,做出利他的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同伴相处。

(二)“我的地盘我做主”——争当“环保小卫士”

为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以及正确的垃圾分类观念,感受环卫工人为保护环境而付出的艰辛,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学校与家庭和社会联合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活动。

从学校走向家庭。学生在家可以自己动手做垃圾分类标签,给每个垃圾桶贴上标签;可主动承担家庭垃圾的清理工作,体会父母整理家务的辛苦,从而提升共情能力、劳动能力。学生还可以收集家庭废物,制作手工作品,参与评比“环保小卫士”,以此调动环保积极性,加深环保意识,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从家庭走向社会。与学生所在社区合作,学生们通过制作精美的垃圾分类宣传页,为小区居民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讲解工作;为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主动认领社区里的一个垃圾回收区域,指导前来扔垃圾的居民按照分类标准,将垃圾扔进不同的垃圾桶。透过垃圾分类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同理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

(三)“我的收获我分享”——争当“爱心小天使”

学校成立“文明礼仪超市”,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抓手,通过向学生发行学习币和文明币,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由被动说教向积极主动转变。

“文明礼仪超市”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超市内物品为学生喜欢的书籍、文具和益智玩具。超市由习惯养成中心管理运营,为每名学生发放一本“文明礼仪存折”,为每名教师设计发放一枚“礼轩小奖章”。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纪律、卫生清理、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在存折上加盖小印章。印章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到相关教师处换取学习币或文明币。学生持文明币或学习币可以到“文明礼仪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学习币和文明币等值)。“文明礼仪超市”的日常开放工作全部交给学生打理。

学生可以把兑换的礼物存放到“礼轩小学爱心银行”,等积攒到一定数量,学校会把这些礼物送到帮扶的贫困小学,让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更多人。后期在收到他们的感谢信时,学生深切体会到付出的爱心得到了回应,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设置特色评价机制,提升自控能力

学校设置特色评价机制,用新颖的理念、创意的奖品、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将品行培养由量化到质化,由被动到主动,让评价有迹可循、有果可见,让习惯养成变得有意思、有意义。

(一)“我和学校有个约定”

通过对各班每个月习惯养成综合评价,每个级部排名第一的班级,“文明礼仪超市”通过“我和学校有个约定”向本班同学发放活动审批卡。领到审批卡的班级可以有一下午自主设计活动时间,如春游、秋游、做蛋糕、去博物馆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班级活动时,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从整个班级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每名同学的感受和意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

通过集体荣誉带给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努力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自觉纠正“小随便”,养成家校好习惯。

(二)“班级爱心拼图”——家校好习惯自主奖励“10个一”

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墙,在班级文化墙上用教师和学生的照片绘制“班级爱心拼图”。每周习惯养成综合评比达标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到“班级爱心拼图”上。每周“爱心拼图”上墙的学生,可从家校好习惯自主奖励“10个一”中选择1个作为奖励,激励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10个一”奖励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意义。如,当一天班主任、当一天爸爸或妈妈,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父母和教师的辛劳,提升共情能力、自控能力;当一天班级领读员,规范自身的朗读发音,自觉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和父母申请一次近郊游,进行一次亲子观影活动,在与父母一起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情感的交流,等等。

想让学生的“小随便”转变为让人受益终生的好习惯,一方面需要在长年累月的智慧引领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由外在约束逐渐变为内在习惯;另一方面,作为具有强烈责任心的教师,要迅速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中的新问题,勤勤恳恳地工作,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精微德育”巡礼(2)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