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以 “混合所有制”推进办学“格局之变” 弘扬沂蒙精神,赋能技能人才培养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校企携手打造合作育人新场域 我的十二年追光之路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弘扬沂蒙精神,赋能技能人才培养

□ 张爱花

红色基因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的根本。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在“红色育人路”上精彩作答,引领师生坚定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弘扬沂蒙精神与党建领航守初心、担使命同频共振

构建“党建+”工作模式,以红色文化为鲜亮底色,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认真开展“学理论、悟思想、见行动、创一流”活动,采取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等灵活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学党史、讲故事、谈感悟、亮行动”,实施党建活动与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浸润红色文化相结合,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引领力。将红色教育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联动发展、与红色文化教育互融互通,实现“双融双促”。

弘扬沂蒙精神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同向共为

坚定不移地将沂蒙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推动沂蒙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助力沂蒙精神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

首先,把沂蒙精神融进课堂教学。学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融会贯通进教材、生动活泼进课堂、潜移默化进头脑。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用好用活沂蒙精神案例,讲好“中国故事”“沂蒙故事”“财校故事”,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其次,把沂蒙精神、红色文化融入各专业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在音乐教学中开设“沂蒙红歌”欣赏环节,在历史、语文科目教学中贯穿沂蒙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让沂蒙精神浸润在书本里、呈现在课堂上、融化到心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再次,把沂蒙精神融进校园文化。打造具有财校特色、彰显沂蒙精神的“沂蒙红韵”特色校园文化品牌,让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感染。开展新生军训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队列比赛、“军训内务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将国防教育与沂蒙精神传承相结合,创新红色教育启航新时代学生新生活。建设“沂蒙精神”红色雕塑和红色文化长廊,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利用学生思政社团“新时代讲习所”打造“红色讲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沂蒙精神专题教育,为青年学生提供“红色文化精神食粮”。坚持红色基因传承“线下+线上”同步进行,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黑板报、橱窗等载体宣传沂蒙精神,开展“学习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红心永向党”主题手抄报、黑板报评比;依托校园网站、广播电台和“两微一端”,开辟“弘扬沂蒙精神教育”专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弘扬革命精神。

弘扬沂蒙精神与德技并修、产教融合同誉共享

围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主线,以教育链、知识链畅通服务链、拉长发展链,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夯实基础。

在“产教深度融合、服务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推进”上持续发力,找准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用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用人才链对接创新链,用知识链对接服务链,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展“电商助农,技能出彩”活动,把电商专业的技能教学实训课堂搬进沂蒙红嫂的故乡——沂南县马牧池乡万粮村;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让直播带货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同时,通过暑期“三下乡”爱心支教志愿服务、沂蒙精神宣讲、乡村振兴服务等形式,组织师生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切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强化认同感;组织师生下基层,走进企业车间和农村一线,开展社会调查,增进真情实感,在实践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让沂蒙精神绽放出更闪耀的光芒。

学校将持续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径、新方式,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交上一份“财校高分报表”。(作者为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校长)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