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索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是艺术类教育的薄弱环节,探索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路径,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当下需要解决的事情。本文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家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不足。尽管素质教育已推行多年,但部分农村地区的美术教育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在农村美术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教育角色缺失,缺乏对孩子美术学习兴趣的关心、关注和培养鼓励。
二是美术教育设施和资源不足。一些农村小学受地域的限制及教育工具的缺失,美术课都是在学生日常学习的教室内进行,没有真正意义上感受过美术教育。
三是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不足。农村地区缺少美术馆、画廊、博物馆等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美术元素,学生们感受到的只有书本上的内容,美术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路径探索
1. 简化教学使用材料,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资源条件有限,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尽量简化对教具的依赖,结合地域特色寻找相应的替代品,就地取材自制教具,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自制教具取材广泛、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外形美观。一般情况下,自制的教具都是非常普通的材料,却能够直接关系到美术课堂的质量高低。在课堂上,用黏土、卡纸、易拉罐、矿泉水瓶等材料,通过剪、贴、揉、捏等方法制作教具,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制作步骤,独立完成自己的创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锻炼了其动手能力。
比如,江西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玩泥巴》这一课,可以将在农村不常见的陶泥置换成泥巴,用细软的泥沙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塑形,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美术课堂。虽然泥沙跟陶泥存在差别,但我们更注重的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过程中感受不一样的美术教育。
2.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让美术走进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各地区都有独特的风俗文化,农村有其开展美术教育的独特优势。在田间地头,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小昆虫,如金龟子、天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自然,提升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可以收集农作物的秸秆,观察秸秆,用笔描画,或用秸秆贴画,让学生感觉生活中自己的小玩具也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用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兴趣。
在公园、树林,可以带领学生去采集落叶,观察落叶颜色的变化,观察不同叶子的形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落叶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莒县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门笺”剪纸进校园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不定期到各个小学、初中,免费教学生们制作“过门笺”,从“过门笺”的历史知识到怎么用刀刻出成品,近距离地向学生展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地方资源,而且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发挥家长的桥梁作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参与的意义非常重要,应该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学生美术教育的辅助工作,主动参与到美术教育的过程中。
建设美的生活环境。多彩的家具、彩绘的墙面、墙壁上的壁画以及摆放的鲜花,都将成为孩子迸发创造力、激发想象力的条件之一。家长应该让孩子参与到生活环境装饰中,让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孩子的美术鉴赏能力。
陪伴孩子进行美术学习。在美术学习中,家长的参与也能更好地增进孩子的表现力。美术学习分为绘画、手工及欣赏,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手工,一起去室外写生,发现大自然的美,进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激发孩子对艺术创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其他学科给予不了的。家长要重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要磨灭其对美术学习的热情,鼓励孩子去进行美术学习,多鼓励,多赞扬,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安全的环境,为孩子自由绘画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
把美术学习融入日常。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要多带领孩子到自然世界中去观察和感受,在生活中体验各种各样的颜色与形状,为孩子绘画提供素材,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利用生活中的美来进行美术教育。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只有真正了解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实际在农村小学中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培养孩子的兴趣,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让美术教育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