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策略 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家校携手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图片新闻 家长“越位”的两种表现 激活家园社资源,助力农村幼儿教育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家校携手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 张伟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情感,体现了一个人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离开了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变成一句空话。作为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教育既是教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内容,也是家校双方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 因此,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在家校合作视域下做好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呢?

在思想上,家校双方应充分认识到以下两点。

首先,孩子具有动物的原始本性和后天的可塑性。人作为高级动物,从出生起就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动物的野性。只是孩子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下,这种野性逐渐减少,而人性即社会的文明性逐渐增多。简单地说,教师和家长要采取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逐渐去除孩子身上的野性,增加其身上的人性,使孩子不断由野蛮走向文明,从而有利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家庭幸福。

其次,孩子的家国情怀稍显薄弱。如今的少年儿童大多出生在国家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后期,因而独生子女在中小学校里占多数。在生活和学习上,很多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甚至溺爱孩子,而不进行严厉的管教。再加上网络的兴起和快餐文化的泛滥,导致一些孩子变得脆弱、固执、娇气、懒惰,只贪图享受,而不思进取,他们的头脑中缺乏家庭、亲情、社会责任和国家情怀的意识。

在行动上,家校双方应各负其责,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古人云:“文以载道。”现行语文教材是由专家精心编成的,其中有不少饱含浓浓家国情怀的佳作。鉴于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发掘课文里隐含的家国情怀元素,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让每名学生都拥有家国情怀。例如,在教《拿来主义》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旧中国面临的积贫积弱、强敌环伺、文化沉沦的局面,再说出“少年儿童面对危局应该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观点,进一步帮助学生领悟“送去”“拿来”等词语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责任和担当。

另一方面,家长应利用家乡历史和时代成就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家乡杰出人物的事迹和新时代国家发生的变化对孩子家国情怀的形成有巨大影响。鉴于此,家长应注意收集家乡历史上对国家作出贡献的前辈故事,时常教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家乡荣誉感。另外,还可以向孩子介绍祖国的壮丽山河、人民的富足生活、伟大的建设成就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激发孩子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作者单位:郓城县实验中学)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