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青岛:创建特色高中推动全面育人 第四届黄河流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山东东营举办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宣传推广会议在潍坊举办 全省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视频推进会议召开 滨州市探索基础教育“社会力量参与”新路径 我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调整高职专业设置 威海:242道学生餐实现“一道菜、同口味、同质量”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坚持公益原则 提升办学条件 构建灵活机制

滨州市探索基础教育“社会力量参与”新路径

□ 廉德忠 王蕾

10月18日,记者走进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正赶上大课间时间,学生们有的做扇操,有的做绳操,有的做球操,一招一式彰显出健康活泼、伸展灵动的韵味。在这所由三所偏僻村办小学合并成的新建小学,从天津引进的校长梁峰说:“仅去年一年,集团就投入670万元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购置各种器材,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

北海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是由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助学的一所公办学校。滨州市发挥社会力量助学和集团化办学特色,打造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高地和教学改革试验田,自2021年起,启动了魏桥国科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由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助学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的两所公办基础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及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邹平市的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对推进区域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多样化、有特色教育需求供给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持公益原则,为教育公平“强动能”

随着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等的不断发展,如何在区域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打造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高地和教学改革试验田,为开发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教育环境,成为滨州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亟待突破的重大课题。对魏桥集团来说,企业先后在开发区建立了魏桥国科科技园、魏桥北海工业产业园区以及多个生产基地。以公益基金助学模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魏桥集团既可以为当地群众和企业员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进而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也能够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大计,践行企业“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价值追求。

滨州市创新性采取魏桥国科教育集团以“助学”的方式进行办学,全面深入地参与企业驻在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知易行难,怎样助学?如何深入?滨州市这样答题。

——“公办学校(幼儿园)国有性质不变,公益属性不变,所有权不变,法人地位不变。”魏桥国科教育集团理事长、总校长郑旭东说,教育部门管理和指导、监督学校的党建、办学方向、意识形态、教职工编制总量、学籍和教育教学业务等,保证办学的健康、有序、高效运行。

——“坚持公益性原则,以自己的方式反哺社会、打造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探路。”郑旭东介绍说,滨州市教育局(代表滨州市人民政府及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教育集团作为执行主体,滨州士平公益基金会作为民助方,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及权责非常明确,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基金助学的新模式。

——教育集团成立了教师发展、教育督导评价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做好校长和教师研修、科技人才早期培养、“强基计划”中学落地、艺体特色创建等相关工作,对接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市教科院等资源,开展项目合作,打造优质平台,为教育公平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提升办学条件,为乡村教育“壮筋骨”

10月18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最东边的岔尖小学,悠扬的葫芦丝、铿锵的非洲鼓演奏声开始在校园里荡漾开来。“这是只有30名学生的教学点,学生们同样能学习到至少一门音乐技能。”教育集团理事、副总校长张楚卿介绍说,“集团投资10万元,为这个教学点铺设了塑胶跑道、购置了学生们从来没见过的乐器。现在,学生们都能有模有样地演奏了。”

“集团坚持公益性原则,助力学校提升发展,相当于为学校创造了一条输送给养的‘大动脉’。”张楚卿介绍说,教育集团助学之初,5所学校和1所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相对薄弱和落后。政府保存量,集团做增量。在政府保障公办学校正常投入的基础上,教育集团激活“人、财、资源”等要素,提升农村学校发展水平。据统计,三年来,已投入资金6758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从全国各地引进45位名校长、名教师,让农村学校师资更强大、结构更优化;投资引进北京师大等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打造特色化课程,强化校本研究……这些举措把“办最好的农村学校”落在了实处。

“滨州魏桥国科教育集团致力于办滨州人民向往的学校,让家长有更多样的选择,让孩子有更多元的发展。”郑旭东说,“为提升乡村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正尽心竭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构建灵活机制,为学校发展“增活力”

“由过去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到现在要主动谋划工作,角色变了,工作责任心也就更大了。”今年暑假,年轻教师刁珊珊经过竞选,成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年级主任。根据“双向选择,双向负责”的要求,她选择25名教师组成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团队。据介绍,这所学校有12名原管理干部、8名教师落聘待岗。

校长、名师全国招聘,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教育集团建立了灵活的内部管理机制,现代学校制度呼之欲出。近年来,先后为助学学校聘请了6名全国知名校长,形成了专家治校格局;选聘全国知名骨干管理干部和教师100多名,名师带动效应逐渐显现;建立了教师成长与发展机制,实行干部竞争上岗、教师双向选聘。今年暑假,助学学校进行了内部机制改革,24名原来在管理岗位工作的干部落聘,8名任课教师转到后勤等岗位。同时,构建了教师绩效奖励机制,仅此一项,每年就投入1000多万元;还专列120万元设立了校长基金,最大限度支持校长自主办学,不因资金问题而耽误改革创新。

“我们学校开设了109门选修课程,每名学生都能按照兴趣爱好选修1—2个项目进行发展。”梁峰说,教育集团鼓励助学学校实施创新特色办学,引导各学校形成学术气息、研究味道、艺术氛围。如今,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的“三生”课堂研究、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的校本化全学科大单元教学研究、滨州实验中学的“126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改革项目,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模式,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保证基础教育正确办学方向和公益、普惠、公平的前提下,不断改进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和学校管理机制,我们依然在路上。”滨州市教育局局长李美说。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