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向新而行
临近中考的一天上午,刚下课,我班的政治教师气呼呼地走进办公室,后面还跟着一脸不服气的小泽。“小泽太气人了,上课不听讲!我批评他几句,他居然敢站起来顶撞我!以后,我再也不管他了。”政治教师非常气愤地向我“告状”。她是一名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还从来没见她发过这么大的火。看着梗着脖子,满脸不服气的小泽,我不禁想起了与小泽第一次“过招”的经历。
那是我刚接手这个班级不久,在一次大课间跑操过程中,体育委员向我反映:“小泽偷懒,少跑了一圈。我让小泽补跑,小泽不仅不跑,还骂我。”于是,我把小泽叫到一边询问原因。他梗着脖子,瞪着眼睛,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没跑,但小月也没跑,他为什么单罚我,却不罚她?”他的叫喊声引得不少学生前来围观。小泽是在全班学生面前向我示威,我也不由得提高了声音,呵斥道:“如果小月没跑,我自然也会让她补上。但你自己有没有错?该不该接受惩罚?”我想用我的威力把他压制下去,维护自己在全班学生面前的形象,没想到他的犟劲儿上来了。但是,我发现他时不时偷看旁边的同学,好像在观察其他同学的反应。我明白了,他这么嚣张,其实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想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严,而他也只是想维护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
顿悟之后,我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平复心情后,我真诚地说:“小泽,老师刚才的情绪有点儿失控。为此,老师向你道歉。你会原谅老师吗?”不待我的话音落下,只见他的眼眶早已湿润。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肩膀问道:“是什么让你的情绪失控了?是因为感到不公,还是因为自尊心受挫呢?”他哭着说,因为体育委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得很难听,没给他留一点儿情面。我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理解,并承诺以后会指导体育委员妥善处理类似的事件;他也意识到错误,向我道了歉。第二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公开检讨,并与体育委员和好如初,因此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在那次“跑操风波”后,我领教了小泽的执拗,同时也从中总结出一点经验: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言行,揣摩他的心理变化,与学生共情,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体会他的情感和需要。
一年来,我已非常了解这名学生的性格特点:执拗、冲动、爱钻牛角尖。所以,我这次没有生气,也没有批评他,就让他先回教室上课。或许他认为我不够关心他,或许他觉得自己委屈,没有宣泄出情绪,他在课堂上又是摔课本,又是踢桌子,故意发出很大的声音,以此来表达不满。我淡定不下去了,于是强压心中的怒火,把他叫到教室外告诉他:“离中考只剩20天的时间了,没有哪个老师愿意和学生发生不痛快。你希望老师在这时候对你放任不管吗?”看着低头不语的小泽,我继续说,“你先好好反思一下。课后,我再和你谈。”
放学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先给他讲了《快马加鞭》的故事,接着问他:“政治老师关注你、督促你,是因为她认为你是一个值得鞭策的学生,你应该更加力求上进。不是吗?”小泽很聪明,马上就明白了我的意思,脸上露出笑容。看着他的笑脸,我趁热打铁,想让他学会控制情绪。“你的脾气这么暴躁,每次冷静之后,你生自己的气吗?”他马上点头说:“我也很讨厌我这个脾气,但遇到事情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时,我告诉他:“当你下次情绪特别激动时,可以尝试着反复深呼吸,并倒数10个数;然后,你会冷静下来开始理性思考,而不是完全被情绪左右。你愿意去试试吗?”他郑重地点了点头。我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我相信你可以圆满解决你和政治老师之间的矛盾。”小泽又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了办公室。第二天,我碰到政治老师,她很高兴地说小泽已找她诚恳地道歉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班有几十名学生,什么性格的人都有,因此我们遇到问题时必须保持冷静。如果我们被冲动夺去理智,在盛怒之下就会口不择言。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激化矛盾。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要用爱去包容、理解,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一来,师生关系就会和谐。所以,教师应从心出发,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向新而行,做一个崭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