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 打造定向培养“滨职军士”品牌
在滨州职业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理想信念坚定,身着迷彩戎装,饱学专业技能,厚植军事素养;从校门到营门,他们扎根于祖国各地,会聚成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用热血书写青春的壮美篇章。他们就是滨州职业学院培养的军士。
目前,该校定向培养海军、空军和战略支援部队3个军种,已有5个专业的1569名高素质“滨职军士”。航母战舰、机场医院、“梦天”发射、飞船上天、亚丁湾护航、西太平洋军演、汤加救援……他们遍布一线战位,锻造了“滨职军士”的响亮品牌。
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检阅,她被称赞“英姿飒爽”。2021年4月23日,在人民海军成立72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亚某军港,出席海军舰艇交接入列仪式。学校2020届军士班毕业生周玉在此次交接入列仪式中担任入列舰艇武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检阅时,被称赞“英姿飒爽”。作为海南舰航海部操舵兵、优秀女舰员,周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称赞,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夸奖,而且是对全舰女兵的激励。我一定把‘战’字牢记心头,争当练兵备战的排头兵,努力为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万里驰援,传递“中国温度”。2022年1月,汤加火山爆发期间,由五指山舰和查干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奉命于除夕当天启程赴汤加执行运送救灾物资任务。受寒潮影响,海面狂风大作,舰体摇摆不定,驾驶室剧烈摇晃,而此时把着万吨战舰舵盘的正是滨州职业学院军士生何晴。她始终沉着冷静,利用扎实的专业技能,测绘风速风向,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船舶安全。历时50天,航程1.2万多海里,她以救灾物资“零损失”、舰艇装备“零损坏”、疫情防控“零风险”的优异成绩完成运送任务。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能执行这样的任务,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也是何晴连续第三年在海上跨年。
海上护线,他是最年轻的军士艇长。韩春喜,中共党员,先后在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东部战区海军某基地学习和任职,经过电航、操舵等多个岗位锻炼,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军事演习演练。2019年9月起,他担任东部战区海军扫雷艇艇长,成为战区最年轻的军士艇长。他在基地的比武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部队嘉奖4次,获评优秀士官2次、“优秀四有军士”2次。
“中新”联合军演,有他的专业力量。4月,由中国海军玉林舰、赤壁舰组成的舰艇编队抵达新加坡开展“中新合作—2023海上联合演习”,张一鸣随队出征。异域大洋上,海上风浪不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战斗警报声随时响起,他时刻保持战备状态,常常和衣而眠、枕戈待旦,或是在警报铃声中奔向战位。损管是战舰破损时的第一道防线,关乎战舰战斗力和人员安全。演习期间,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与新加坡官兵共同进行损管作业,确保战舰和人员安全,助力中国海军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
“宝剑锋从磨砺出。”学校自2016年起定向培养军士生,年招生规模490人左右。在军士培养过程中,学校坚持制定了“校政军多个育人主体、‘学生—学兵—士官’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严格制定军士生培养标准,构建了以思政课程、军事理论课程和军事体能课程为主的第一课堂和以学生模拟党支部为抓手、系列活动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形成了“双课协同”育人的军政素质课程体系;军事文化进课堂,开发形成了文化专门课、文化浸入课、文化活动课“三文渗透”的文化育人课程体系;对接军士培养的岗位能力需求,形成了“四段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推动军士生军事思想、军事体能、专业技能全面发展,毕业生入伍率高达97.5%。从荒漠戈壁到热带丛林,从雪域高原到深海岛屿,到处闪动着滨职军士生保家卫国的身影。他们在滨州职业学院破土而出,在军营拔节生长,用青春书写出新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