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动”起来的有效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参加一系列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然而,在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参与度参差不齐、学习活动有序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学生“动”起来已成为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起来的有效策略予以阐释。
一、学习活动驱“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教师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围绕单元主题,遵循学生学习发展规律。活动内容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融入英语语言知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同时,要合理把握学习活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被整合或重组成几项相关联的英语学习活动。“驱动”是指每项活动都细化目标,明确活动要求,从而增强学习活动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围绕确定的活动目标有序地进行独学、对学或群学。
学生围绕一项项学习活动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这样一来,就能保证学生“学”有内容、有目标,“动”有方向和成效,达到活动驱“动”的目的。
二、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个人无法解决或靠独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时,就与同桌进行对学,开展合作互助;在遇到对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在小组内开展群学;在遇到通过群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由教师解疑释惑、点拨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下去。这样就营造了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样做,既能激活学生已知,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又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通过独学,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究、统筹安排,增强了为自己成长负责的担当意识;通过合作互助,加强了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懂得了包容和合作,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通过点评,学会了赏识别人和自我反思,学会了客观理性地看待他人与自己;通过展示,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表达、交流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活动伊始,很多学生作为某些环节的“小老师”、展示者、点评者时局促不安、轻声细语。有的学生甚至憋红了脸,长时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语。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他们逐渐表现得自信大方,积极争取发言机会,并且语言越来越准确,有时也不乏机智、诙谐,甚至出现了精彩的“动态生成”。
三、以评促“动”。课堂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学习状态、学习方式方法以及任务进展等情况。同时,要诊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反馈和相应的评价。通过带有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行为自觉,引导学生围绕英语活动目标,投入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与自我评价等环节,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感受教师的关爱、理解和信任。
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明确自己理解了什么、能表达什么、会做什么,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活动进度,在必要时寻求同伴或教师的帮助。通过相互评价,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总结经验、规划学习。通过课堂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合作互助,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同频共振,从而大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四、文化带“动”。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设计、小组划分等,而且应重视课堂文化的培育。如果教师忽视课堂文化的培育,学生往往会在学习活动中缺乏原动力,以致学习活动缺乏生机与活力。
学生具有“向好、合群”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就会增强,学习专注度和学习热情就会提高,学习潜力就会进一步被挖掘出来,学习信心也会进一步增强。比如,通过游戏、演唱英文歌曲、播放英语视频等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听、说、读、写,开展合作探究。这样一来,学习就会变成一项值得期待的美好体验,学生自然而然会被这种和谐、上进的文化氛围真正带“动”起来,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通过运用活动驱“动”、师生与生生互“动”、以评促“动”和文化带“动”等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参加英语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意识,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最终达到提质增效和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泰安市岱岳区智源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