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慢一点效果会更佳
慢教育实际上是我国相关教育界学者及专家对西方教育模式的一种统称。近些年来,国内教育节奏逐步加快,使得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日趋严格,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实施慢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式是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尤其是对更多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构建课堂慢教育模式,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对某些复杂性、抽象性的物理概念不能深入地理解,因此在刚开始教学时,教师不要忙于进行概念性的灌输,而要用恰当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基本概念,大脑中对概念形成大体的印象。比如,在讲授《摩擦起电》时,首先要让学生对摩擦力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知道摩擦力可以简单地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为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真实案例,最常见的就是用梳子梳头、摩擦棉衣产生静电等,让学生回顾摩擦起电产生的条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演示摩擦的真实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对摩擦起电及摩擦力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并深刻地理解其发生的条件。这种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将抽象的内容以一种直观和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物理基础知识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物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初中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探索以及知识架构的搭建。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深度理解抽象化和概念化的物理知识,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最后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是否准确。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作用》时,学生可以在水杯中伸入一根筷子,在将筷子伸入一半的时候,观察筷子和水与空气的交界处是否发生了弯折。教师以这种自行操作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的方式,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及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必要环节,在此过程中,采用实验慢操作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初中物理的很多实验都是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而初中物理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技巧和方法,并明白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具体可表现为,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教师要适当放慢速度,让学生能够完全跟得上实验进度并充分观察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方法,自行完成实验操作;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适当调整实验过程,优化实验设计;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和探究实验目的和结果,并利用共同探索出来的实验结果验证实验结论。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形成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实验设计能力,又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物理素养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听从学生的内心真实诉求,从心灵上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时刻关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为适应慢教育模式的发展和实践,教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慢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能以成绩高低来评判学生的优秀与否,而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有效补齐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方面的短板。
(作者单位:巨野县董官屯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