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区域教育 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 靶向融合工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潍坊三中 让金石文化“活”起来 潍坊第八中学 牢记育人初心办好品质学校 潍坊市潍城区玉清小学 “三聚三提”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最优解”

第8版:区域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区域教育
08

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 靶向融合工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 通讯员韩子进

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秉承素质为本的思路,践行尚德尚美、乐学乐行的理念,以构建童音课堂为目标,深化“塑·启·行·评”靶向融合工程,打造以七彩童年魅力学生评价为主线、艺术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教育教学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塑魂工程

“丝·画·乐”坚守艺术经典传承之路

非遗塑魂,掐丝珐琅彩画进校园。为丰富和发展学校办学内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该校自2020年上半年开始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景泰蓝掐丝珐琅彩画特色课程。学校成立掐丝珐琅彩画社团,每周一下午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现场学习和制作,让学生感受掐丝珐琅彩画活动乐趣,掌握基本掐丝方法和手法。同时,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创新性融合施教,使学生创造性塑造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表现力。学校以非遗传承项目“景泰蓝掐丝珐琅彩画”为主题,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让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深入了解党史、国史等红色故事背景,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民俗塑魂,推动农民画教育普及。学校立足民俗文化,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创新传承活动,以农民画推动学生对本土民族历史文化的探索欲、求知欲。学校立足民俗,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开设农民画艺术选修课程,在教学中渗透不同特色的农民画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各地农民画的独特魅力。在专业美术教师教学的同时,学校聘请潍坊学院教授、民间艺人等进校辅导,行家示范提升学生创作理念。另外,开设写生民画课程,将野外采风纳入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学校促使儿童画与农民画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儿童稚拙的“儿童农民画”,通过师生交流拓宽儿童画的表现范围,以表达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

雅乐塑魂,传承民乐经典。学校坚持教育公平原则,以有着24年发展历史的民乐教学为突破口,采用全员双向选择走班选修课形式,让每名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通过选修课学习,每名学生至少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双向选择,走班选修。采取学生自愿与教师选认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各自选修意向,教师负责面试,确定学生的选修科目以及各类课程的选修人数。已经选修的学生,如中途兴趣转移或学习不适宜,可以重新选择。学校按科目、组别组建临时走读班,设置如书法室、美术室、舞蹈室、二胡班、笛子班、大中阮班、琵琶班等固定教学场所。学校按照“传承文化、奠定基础、推陈出新、发展特长”的理念,研发民乐校本课程,组织力量编纂民乐资料,建立民乐曲谱库。同时,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组建艺术选修课的教学团队。学校设艺术总监1名,全面负责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水平。实行“双师制”,为每个教学班(组)配备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聘用具有长期从事民乐基础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显著业绩的“潍坊市民乐专长人才”校外教师为指导教师。双师互相配合、共教共管,保障选修课的秩序性、高效性。

启智工程,“学科融合+特色长课程”释放品牌育人力量

学科融合下的艺术素养校本课程,追求知识与素养的一体化。学校实施民乐与综合实践结合的“器乐探究”课程,让师生感受几千年的琴瑟合奏之美。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发声原理、表演形式、演奏技巧、著名的演奏家和乐曲等,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培养良好人文素质。学校实施书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五色楹联”课程,引导师生写就平仄押韵之情。在“五彩楹联”课程下,学校先后开展了“楹联知识知多少”“春联拍一拍”“我也写楹联”“楹联漂流”“今天,我上台”等班级活动和“一起读楹联”“一起集楹联”“一起写楹联”等亲子活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抒发真实情感,在楹联创作和书写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之美,感受楹联的创作之美,感受中华书法之美。实施美术课与数学结合“数形之美”课程,实现遇见感性与抽象的碰撞。“数形之美”课程是在数学课闲暇时间的特色课程,学生通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结合数学课堂学习的内容完成数学小报、思维导图等实践性作业。如,学习《图形与变换》一课时,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唐代的花鸟纹锦、剪纸、年画、脸谱等吉祥图案,掌握每种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蕴含的数学思想,在勾画、临摹中感受“数形之美”。

行知工程,“研学行走·闲暇课程·多彩活动”搭建且行且知成长平台

研学行走,边走边学。家校联手推进开展“家乡研学”。鉴于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实际,学校围绕潍坊的风土人情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走遍潍坊、研遍潍坊,让潍坊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的第二故乡。开展研究学习活动,让闲暇课程更立体。学校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了解古代家乡的饮食文化、节令文化、革命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同时,开展家乡文化主题研学考察活动,了解名胜古迹与由来、历史名人和遗迹、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学校还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展示月”活动,每学期末举行大型的艺术选修课成果展示,进一步培养强化学生的艺术素养。

测评工程,“艺术测评+星级魅力学生”动态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为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与持久动力,学校设立“段位卡”,实行等级考核与管理,开展多元化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组织学生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艺术竞赛、艺术展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省、市级的器乐考级,在与各地学生的交流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对各个社团的成员,学校采取梯队管理模式,不断补充新成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施段位成长机制,激励学生提前进入更高段位,促进学生在特色课程方面的发展。采取“等级考核+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并设立奖励机制。定期评选“每月兴趣之星”“选修特长生”“学校艺术之星”“首席演奏者”等。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艺术教育已经成为青年路小学的传统教学项目、特色品牌项目。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十佳特色学校”“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潍坊市特色学校”“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校民乐团被命名为“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团山东潍坊分团”,已成为国内艺术界响亮的品牌。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