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自然来补“美育”课
去年12月11日,北京市迎来一场降雪。在北京市的一所学校,一名体育教师向班主任“借”了一节课,带领学生们去操场上打雪仗。看到视频与照片中学生们欢乐游戏的场景,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开心。若干年后,他们依然会记得这场难忘的雪吧!
今天的学生,在课业的重压下往往会错过很多美好瞬间。他们早出晚归,被困在课本与试卷中,鲜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即使是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诗句都失去了感性的认知。在紧张忙碌的学业中,抬头看看窗外的风景,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又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补课”——补上了他们没有上够的美育课。
美育作为“五育”中不可或缺却相对薄弱的一环,不局限于音乐、美术课堂,也不单是美学理论的涉猎。最好的美育是渗透进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教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来陶冶情操。而大自然就是学生身边最生动的美育课堂。要做一名具备“育美”情怀的教师,就要抓住机会,为学生提供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笔者不由得联想起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的此类报道:江苏淮安白鹭湖中学一名班主任与体育教师调课,带领学生打雪仗;潍坊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让学生们暂停自习,去欣赏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和晚霞;云南昭通一名班主任暂停晚读课,叫上学生们一起走出教室,到走廊上欣赏天空的七彩祥云;浙江衢州高级中学校长“仰头赏樱花少年”的随手拍,记录下学生凝神赏樱的瞬间……落雪、祥云、彩虹、晚霞以及应季樱花等转瞬即逝的美丽值得珍惜,人生有许多美好瞬间值得欣赏。用一节晚自习、一节课抑或一张照片,去换取那些美好的瞬间,是非常值得的。除教授课本上的内容,教会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多角度去感受人生的精彩,并最终成长为热爱自然、懂得生活的人,也应是教师的育人情怀。教师停课喊学生欣赏彩虹,拨动了很多人的心弦。教师的举动看似平常,但从更深层次审视,却触及了美育的真谛。
美育不可流于表层:欣赏美不仅是通过理论进行缜密的艺术鉴赏,创造美也不只是对事物的美化与修饰。美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它的终点应是通往人格的完善,从而缔造一个完整的人。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大,很容易失去内心的平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尤其是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在功利的应试负担之下,心理极易出现问题。而美育则是超越功利的,是一种必要的调剂与平衡,在缓解学生心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多年以后,当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们面对枯燥的工作与生活重担时,他们也许会骤然回想起学生时代老师带他们看雪、看彩虹、看晚霞的那些瞬间;那些瞬间带来的美好体验,也许就会成为治愈未来伤痛的一剂良药。
欣赏美,可以让生活慢下来,可以让人成为人。美的熏陶,关键在于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这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教师具有一双怎样的眼睛。有些美好,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有些美景,只能偶遇,不会重现。但如果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无处不在,人生也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