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贵在审时“夺失”
高密市大牟家镇大牟家中学周世军
执教人生,拘谨慎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征程上有充盈的教育收获,有醒脑的改进提高,有贴心的关照和家的温馨,更多的则是心中应增加一份“审时‘夺失’”的兢慎。蹙眉凝思,不久前的一次教研活动令我记忆犹新——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教师们认真、坦诚,热情洋溢地交流、探讨自身工作的成绩与失误。通观整个研讨过程,教师们都在积极查摆自身问题与失误,深刻反思、剖析自身的不足,力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引以为戒,有所改进。教师们这种正视不足、互研互通、审时“夺失”的坦荡胸怀,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审时“夺失”是一种认真兢慎的教育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只有端正态度,积极应对,才能事半功倍。为此,工作中要抱定“学生利益高于一切”和“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 的教育态度,谨言慎行,谨小慎微,面对教育教学问题敢于承担责任,认真分析、查摆原因,谨慎研讨应对措施、策略,摒弃得过且过、自暴自弃的消极思想,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少与他人论功过。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内部团结,打造和谐进取的团队,而且彰显了勇于担当、坦然大度的教育胸襟,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那种遇事搪塞、推卸、敷衍塞责的思想和行为,是经受不起实践的拷问与时间的检验的,也必将被发展潮流冲击、淹没。遇事认真兢慎不仅明晰了一种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而且暗示了一种不向困难折腰的执着精神。审时“夺失”中便蕴藏着认真兢慎的丰富内涵。审时“夺失”的人做事不会虎头蛇尾,工作不会丢三落四,不会因一时“头脑发热”而“晕头转向”,更不会因眼前的成就而自高自大。抱定审时“夺失”的谨慎态度,工作便无往而不胜。
审时“夺失”是一种勤于反思的教育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具备提前谋划、事后反思的品质,这是避免与减少失误的有效方法。在反思中查摆问题,并努力探讨改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而且有利于问题的深入探究和工作的扎实推进。只要师者抱定审时“夺失”的工作态度,认真反思自身工作,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一定会打造和谐、进取的教育团队,并收获显著的教育效益。那种“不从过失找出路,不向成功要方法”的敷衍态度,是不利于问题的改进和事业的发展的。只有时刻将审时“夺失”挂在心上,才能将其付诸教育反思的行动中,进而指导教育实践,逐步养成习惯,形成品质。只有将审时“夺失”内化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教育行动,演变成一种勤于反思的教育习惯,才会推动工作进步;每名教育工作者才会“日思日进”“日清日高”,从而努力挥写教育新篇章,开创工作新局面。
审时“夺失”是一种勇于查漏补缺、改进提高的教育行动。作为师者,面对自身的过失行为,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努力于“桎梏”之处谋反思,及时把握、客观认识自身过失,积极开展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努力探寻科学的补救策略与方法,切实强化主动查摆、改正自身过失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纠正过失、挑战困难注入“强心剂”,从而在认识和补救过失的过程中获取教益。为此,师者要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和自查、自纠的内驱力,不断变换、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那种不注重创新、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只能令学生厌烦,而导致效率低下,收效甚微,更有甚者会引发师者教育信心的动摇。由此,师者应努力转换角色——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洞悉问题成因、后果,把握学生的意识行为倾向,据此来研讨、制定解决方案和科学而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法;要努力强化自我查摆、自主探究、自强进取行动。这样,才能彰显师者宽广的教育胸襟,验证师者超人的教育技艺,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帮助学生筑牢“纠错、进取”的信念,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总之,审时“夺失”贵为师。审时“夺失”凸显了一种忠诚为师的教育责任,更彰显了一种全心执教的教育担当。审时“夺失”的人遇事往往认真谨慎,面对得失宠辱不惊,面对成就泰然自若,这样的人不会利令智昏,必将一路坦途,直奔成功的殿堂。因此,我们更应谨记、践行,并积极自查、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