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耕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曲阜夫子学校初中部学生在校食堂师傅的指导下,把亲手栽种、养护、采收的山楂带进了农事实践课堂,经过清洗、穿串等步骤,将山楂放入糖浆中滚上几滚,一串串酸甜可口的糖葫芦便做成了。这正是《甜甜的山楂》阅读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近年来,曲阜市打造多样化的耕读文化教育基地,让优秀耕读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开展耕读文化、农事劳动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传承活动,将耕读文化融入生态美育和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中感悟适时而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培养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核心素养。
“哇,我也可以蒸出这么好看的馒头!”“这可都是咱自己种的麦子磨的面做出来的!”在曲阜市王庄镇康桥小学的“未来教室”里,蒸锅里装满了学生们亲手做的花式馒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们的脸上写满了自豪。陵城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在“童趣园”里种植大豆,从种子落地起,学生就精心管理——除草、施肥、浇水、灭虫、收获。当学生满怀喜悦收获了黄灿灿的大豆后,学校组织学生采用传统工艺用石磨磨豆浆、做豆腐。学生在浸润式体验中品尝稼穑的艰辛、感悟耕读文化的魅力,通过自身投入劳动的过程,实现价值观的外化,创造劳动成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落花生》《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祖父的园子》等课文,组织学生到田间、乡村、蔬菜基地亲身体验、沉浸式感悟,深刻理解文本的精神内核。学生在“耕”“读”中知农事、敬自然、善思维、养雅趣,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田园,在快乐的“读”之余亲历“耕”之艰辛,在辛勤的“耕”之后“悦读”田之美与获之乐,不仅学会了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而且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合小学成立中医药文化课题研究组并编写校本教材,开辟中草药种植实践基地,种植具有代表性的中草药,全方位布置中医馆主题教室,张贴中医药历史人物简介,放置中药展示盒、中医药制作器皿、中草药标本等;设立“小杏林”中医药文化体验社团,学生闻药香、辨药材、识药理。“我是小杏林社团的一员,从采摘杏、晾晒杏仁到探究杏仁的功效,我对中医药文化更感兴趣了。”六年级学生康铭扬激动地说。
圣贤学校利用围墙边的一块“自留地”,开发“兴趣选修、自主研修”的“圣贤校园农耕课程”,种植金银花、北沙参、瓜萎、丹参等十几种中药材,建立从《医学三字经》至《伤寒论》的完整中医药文化教学体系;编写校本教材《中医启蒙经典选》、中药科普读物《中医瑰宝》。学生在“半亩方塘”里感知四季变化、农耕文化、星辰运转、科学现象,探究生物、地理学科知识和传统文化内涵;学生参与土壤改良、“稻草人”的设计与改造、“竹节人”设计制作等富有创意性的探究。“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同的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美丽的生态系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物多样性的魅力。我对自然界的神奇和伟大深感敬畏。”学生孔鸿兵激动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奶奶,咱家的莴苣苗得旱几天再浇水,这样长出来的莴苣才好吃。要不,它就光窜个子,结出的果实就不好吃了。”在书院街道荀家村,四年级学生荀子涵正教奶奶如何种植莴苣。荀子涵对农事知识的了解源于书院街道中心小学的耕读教育。该校开辟了专门的农耕教育实践基地——“百草园”,并定期开设农事实践课,学生亲手种植、管理、收获。尼山镇曼山小学学生看着蔬菜温室大棚里的辣椒幼苗上都系着一根细绳而疑惑不解,菜农告诉他们:“当幼苗长到快结果时,茎部的枝叶比较茂盛,重力较大,不利于果实的生长,因此要用细绳拴住,向上牵引。”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菜农继续说道:“要定期给蔬菜除草、浇水、杀虫,种地和学习一样要勤奋,才能有收获。”学生们纷纷感叹“农业处处有科学,植物的生长过程太神奇了”,并向菜农学习打理菜园的方法。姚村镇中学的学生在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四季冬桃林”里捡枯枝、除杂草、疏桃花,感悟“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的怡然自得的耕读文化,把纸上得来的浅薄化为深厚的生活涵养。
在曲阜,各学校纷纷开拓农耕基地,开展耕读教育,积极探索建构耕读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将课堂教学与耕读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田园形成项目化、活动化的耕读教育新模式,化“耕”为劳、化“读”为育,融合各科资源,拓展课程内涵,以耕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小学教育提质增效注入新活力。如今,曲阜市已有9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耕读教育课,耕读教育成为学生自由呼吸、生动成长的“自然教室”。
“‘耕以养身,读以明道’,耕读教育蕴含着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实现‘五育并举’、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有效途径,在耕读教育中能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学创融通的能力以及意志坚定、勤俭节约的精神品格。”曲阜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体局局长王庆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