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
创设美育“三重境” 引导学生“做中学”
近年来,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坚持协同构建美育有机生态,积极探索构建美育“三重境”新样态,努力打造美育特色,让美育浸润每名学生的心灵。
“加强学校美育特色建设,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作为德城区倾力打造的第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在发挥硬件‘高大上’、师资‘高精尖’优势的同时,主动融入当地和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潜心研究教育发展多年的德城区明诚学校校长苏霞认为,“三重境”是指探究事物由表及里的三个阶段,即“内容-形式-精神”,借助美育“三重境”的方法来探究“美育+新样态”的品牌化建设,有助于加强美术教育活动中不同个体与个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动,促进中小学构建美术课程,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做中学”。
学校秉承“教育艺术化,生活艺术化”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探究美育品牌化建设的发展路径,采取“普及+特长”方式整合课程模式,发挥效能,打造品牌。学校以美术工作坊为抓手,先后开设了陶艺工作坊、布艺工作坊、剪纸工作坊、版画工作坊、纸雕工作坊、国画工作坊、书法工作坊、综合材料工作坊、油画工作坊和摄影工作坊等数十个特色艺术门类,打造“一生一技艺、一生一特长”的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工作坊自成立以来,学校将如何有效整合人才资源、突破固有格局、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机制创新作为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对此,学校采取“校内+校外”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形成美育合力,先后邀请市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的负责人和德州梁子黑陶传承人作为艺术顾问和指导,到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和知识分享。同时,整合专家人力资源,培育艺术新苗,丰富校园文化,引导青少年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了学校、艺术团、文化馆和社会共赢的局面。在整合校社资源一体化促发展过程中,学校提出“构建新时代中小美育衔接一体化”的建设项目,加强与城区兄弟学校美育发展联盟的学术交流。目前,这一整合社会资源联动的校际研修新路径已在全市中小学推广。
学校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在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中打造“挖掘教材+学生自主+家校共育”的模式。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和重要节点、节日的结合点,每学期定期开展班级文化评比,举办庆六一、迎国庆、庆元旦等主题画展;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学生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庆祝新中国成立、喜迎二十大等一系列主题画展;并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教育部门开展的师生书画比赛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师生的审美能力、绘画技能和艺术素养。
学校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的“全人”美育,通过“学科+多元”进一步整合育心资源,开展跨学科研讨,研发跨学科课程,营造出“诚美”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创建“诚美”育人平台,创新活动,发展特色,提升“诚美”育人内涵。倡导构建人人出彩的美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饱含深情、有血有肉的评价,激发每名学生的内驱力。学校以“一工一坊”为抓手,建构了艺术“四修”课程体系,包括基础通修课程、专业精修课程、兴趣选修课程和自主研修课程。课程以美术、书法、音乐、舞蹈4个学科为主,融合语文、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通过课程推进美育实践,通过“五育”融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还注重做好“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工作,加强学校美育与当地文化特色之间的关联性。在陶艺、书法、绘画、剪纸等方面,深入当地,了解新农村的风土人情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综合材料这种艺术媒介,让灵活生动、就地取材的教学落地生花。
“我校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寻美育课程与思政教学同频共振的途径与模式,寻找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在完成美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努力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苏霞表示,美育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将继续不断探索美育创新,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