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雪读书自风雅
冬天,下雪了,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自空中轻轻落下。落在房顶,落在树梢,落成一片洁白,落成一片宁静。此时,手捧书卷,听雪,读书,该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
南方是没有雪的,有的是绵绵细雨。细雨飘落下来的时候,是沙沙沙的,像是一种嘶哑的声音。我的家在北方,而大学4年,我是在南方度过的。于是,我亲历了南方的冬天。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是下细雨,空气中都蕴藏着一种湿冷。一到这时候,我就不想出门。于是,我躲在室内,手捧书卷,读一本言情书也好,武侠小说也罢,抑或是古典诗词,甚至是天文、地理之类的书。但窗外的雨丝悠悠地飘着,飘在屋顶,飘在树梢上,飘成一条小河;落在青石板上,落在泥土里,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于是,你总会禁不住雨声的诱惑,跑到门前,看一看这雨帘,蒙蒙的,冷冷的。你想着静下来,安安心心地读一会儿书,无奈,那声响总会扰乱心智,让人无法再继续。
北方的冬天就不同了。北方的冬天虽冷,但很少有雨,更多的是洁白的雪花。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雪花飘落下来的时候,是一种曼舞的、依恋的姿态。这时候,无论是落在屋顶还是树梢,如果你不仔细听,不静下心来听,你是绝对听不到一丝声响的。因此,在北方的下雪天,不想出门的时候,你可以捧一卷书,细细地读。读倦了,你可以走到门外,倾耳细听,听听那白雪落在屋檐上的声音,细细的、柔柔的,很温和。听累了,你也可以回到室内,继续读刚才的书卷。
于是,听雪,读书,是一种雅致、一种意境。
于是,我便觉得,雪是书的灵,它跳跃着、飘飞着,时而洋洋洒洒,时而沉沉稳稳,但都需要有心人才能体味个中意蕴。而书则是雪的魂,它如此静谧、安详,时而深深浅浅,时而悠远绵长,但仍需要有心人方能品出其个中厚重。
比如,你在读南北朝刘义庆编写的《咏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短短的几十个字,勾勒出一幅有说有笑、温馨和谐的画面。因为内心宁静,所以一切都是雅景。
又如,当读到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时,你不得不为诗人那沉稳而素净的心所折服。你想,诗人创作这首诗时,正是失意被贬至素有“南荒”之称的永州。此时,诗人内心一定是烦闷、愤恨的,但那又有什么用呢?山上的鸟儿在这大雪飘飞的时节里,早已无影无踪了,就连平时人烟熙攘的小径,此时也寻不到踪迹了。没办法,革新运动失败,所有的悲愤无处可诉,孤掌难鸣的诗人只好披上蓑衣,戴上箬笠,踏上一叶孤舟,在茫茫的江雪之上独自垂钓,不为垂钓鱼儿,只为垂钓心情。因此才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千古绝唱!
听雪,读书;读书,听雪。听的不只是雪,读的也不只是书,更是一种心情,一种洁白的、宁谧的、超凡脱俗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