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强师治校全过程
近日,济南市教育局公布了2023年济南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选结果,济南中学张程燕、张凯歌两名教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新颖的教学理念,从全市参评教师中脱颖而出,荣获“市优课一等奖”。
教师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师个人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离不开教研组成员们的精诚一心和集体智慧,也离不开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平台搭建。
202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系统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济南中学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眼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路径开展教育科研,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使得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快速成长。
以师德师风为引领,培育新时代“大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这为广大教师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担当强国建设使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根本遵循。
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当以“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为目标,秉持敦品笃学、求本务实的躬耕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改革实践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要想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校长必须以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校内减负提质,支持教师大胆实践,加强教研和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学校要以教育家型教师培养为前导,深入开展“青蓝工程”,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成熟、业务上精进,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和学生喜爱的“四有”好老师。
教育是一项“仁而爱人”的高尚事业。教育家精神强调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我们要涵养高尚师德,将师德涵养课程作为主要内容,强化对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全员培训;要开展一系列“师德论坛”“师德演讲”“读书沙龙”等活动,推崇和选树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榜样教师、楷模教师,用身边的模范教师引领教师高品质发展,培养“心有大我”的新时代“大先生”。
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着力培养教育家型教师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造就教育强国建设者、民族复兴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作为基层学校,当以教师发展为立校之本,培养一批教育家型、学者型优秀教师,以此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得益于教育家精神践行路径的研究,济南中学的一大批教师开始在全省教育舞台上崭露头角。2023年,该校启动“教育家型”名师培养工程,设立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立“传帮带”机制,开展校内名师评选活动,高继峰、张骏、王志会、王骁波、杨晓敏等一大批教育家型教师脱颖而出,杨静、王慧、吴潇等一大批信念坚定、专业突出、敢于创新、视野开阔、面向未来的教育家型教师新秀不断涌现。在优秀教师培养中,学校不仅注重名师培养和发展,而且分层设置名师工作室、领航教师、新优教师等,量身定制培养发展计划,形成发展梯队,为济南 “教育家型”教师培养树立了典范,每年承担大量省内外中小学“教育家型”名校长、学者型名教师访学交流培训任务。
名校长要弘扬教育家精神,领导力是关键。济南中学以校内小课题研究为抓手,让每名教师都有一项科研课题,以此培养教师的学术精神和研究力,探索研究型、教育家型、创新型、学者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室目前正承担着多项山东省重大教育研究课题和济南市创新课题研究工作,为优秀教师成长和学科研究搭建了发展平台。学校2023年校本小课题计划一经发布,就有153名教师申报小课题研究,37名校级名师培养工程人选现身说法、交流专业成长心得,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多层次、多维度、多路径的教育家型、研究型、创新型名师培养,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更是对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与落地实践。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新时代强国之师
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对此,学校校长董亚认为:“名校要有名校长、名师支撑;教师只有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才能真正具有教书育人的素养和能力。”学校在名师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一大批教育名师成为济南乃至全省的领军人物。地理教师李晓云、物理教师冯国军、数学教师马明和李玉华等一大批“教育家型”教师已经走上专业研究员的岗位,成为市、区两级骨干研究员。他们牵头成立的课题研究组在全国、省、市颇具影响力。
学校发展离不开敢为人先的创新实践精神,济南中学的发展离不开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创新实践。学校发挥完中的优势,加强初高中知识衔接的研究,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推行初高中直升班六年一贯制,推进教师跨初高中学段知识体系研究和学科教材知识序列重构,大胆尝试初高中大单元整合教学和知识构建,加大了教师对初高中学科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的研究力度,推动了特色教学和学科建设。同时,成立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教学课题组、初高中学科备课教师协作组和初高中教学研究中心等共同体,协同服务学校布局和发展战略,促进了一批“教育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手鲜活的研究素材和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滚滚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