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统筹规划 实现教学最优
物理学科具有典型的实用性、应用性特点。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活动落到实处,需要有优化、整合意识,筛选教法,创优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快速捕捉知识点,完成对概念的消化吸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学习中培养学科素养。
情境优化学习环境。对教学情境展开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升级的有效途径。物理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将学生顺利引入学习状态,为他们提供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需从生活角度出发,挖掘学科中的生活因素,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例如,教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时,教师展示相关教具,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两支笔、三个铅笔盒、一个鸡蛋、一个鸭蛋等。然后出示思考问题:“这些物品哪个长、哪个短?你能否凭借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面对展示的物品和思考问题,学生观察后很快做出判断。然而,只有直观判断还不够,必须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做出精准的判断。因为有前面的猜想作铺垫,学生随后动手操作验证,操作过程中心中有数,很快便完成,学习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推进。学生沉浸其中,思维得以快速启动,探索意识也逐渐形成。
实验强化学习认知。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知识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讲授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物理学习会更加无趣,学生无法感受到其魅力。强化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借助一定材料,探究出某些现象,为理论学习作铺垫,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处。
教学《融化和凝固》一课时,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知,教学活动伊始,教师给出一些材料,设置一个趣味化的实验:“请大家从这些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或者认为最有价值的,然后与同桌一起自主设计实验。这个过程中必须有猜测、过程和结果。”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活,积极主动参与。实验前,学生猜测实验结果,然后顺着自己的思路,用实验来验证,趣味化的实验将学习活动引向了更高层次。枯燥无趣的知识学习成为学生思维推进过程中的“绊脚石”,但教师借助实验,转化不利因素,将他们的潜在动力挖掘了出来,让学习活动变得鲜活起来。
导图深化学习思维。要想对物理知识有直观感知,构建导图是必不可少的。物理思维导图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更具形象性,很好地弥补了学科教学短板,锤炼了学生的思维密度。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相对零碎,即使是系统化的知识,其中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分散。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面对复杂、深奥、零碎的知识,学生很可能产生厌烦情绪,无法主动探索知识。为此,教师要发挥积极作用,运用高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为其学习活动指明方向。
教学“升华和凝华”现象时,知识学习是以升华和凝华这两个概念为主线展开的,但其中蕴含着一些小的知识点。为给学生以清晰的思路指引,教师可以一边讲解知识一边让学生自己设计思维导图,将知识梳理、呈现出来。这样的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他们需要听,需要识记,还需要动手操作。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很快完成了知识吸收,而且完成了知识输出。在“一吸一输”之间,物理理论知识得到夯实,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锤炼,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
思维导图的构建是知识梳理、整合、归纳的过程。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切身体验中才会对知识有崭新认知,才会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物理核心素养的生成扫除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从情境创设、实验导思、导图规划等方面统筹规划,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动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才能提升教与学的契合性、统一性,让物理学科素养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商河县殷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