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山东以评价改革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德州市印发方案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 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图片新闻 协同育人“冷思考” 济南高新区 做题大赛让教师也有“期末考” 栖霞市:“三个服务”描画教育“好”风景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栖霞市:“三个服务”描画教育“好”风景

通讯员 张华 张朋

“我感觉新园比原来上了好几个档次。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家长特别放心。”日前,家住阳光名都小区的陈女士参加栖霞市机关幼儿园原址重建后第一次家长开放日时,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

原址重建机关幼儿园,是栖霞市2023年为幼儿及家长办的一件实事,也是“三个服务”理念的缩影。

“服务全市教育、服务全市学生和家长、服务学校和全体教职员工,就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全市教育工作受益,让全市学生、家长和教职工满意。”栖霞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向阳说。

服务好教育发展,最美风景在校园

连日来,栖霞市新一中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施工。据悉,该工程规划总投资4.5亿元,占地264亩,新建校舍11.3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85%,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同时,两所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增加公办学位540个,全部完成34所学校763间教室照明设备改造,更新学生和教师用计算机1800台。日新月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优质教育资源数量,使栖霞真正实现了“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

这是栖霞市从资源量、关注度和力量值3个方面拉高教育在全市工作中的“热度”的一个缩影。入冬以来,罕见的暴雪给全市交通带来极大不便。栖霞市相关部门、镇街密切联动,组织人员优先清理学校周边道路,以小切口展现了对教育的关注度。与此相应的是,2023年,栖霞市着眼全环境立德树人,选派59名司法工作人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协调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宣讲团,入校宣讲189场次,厚植青少年的爱党爱国情怀。以“班级合唱”“班级器乐”“学校特色社团”为载体的艺术活动异彩纷呈,足球、篮球、跳绳、踢毽子等内容丰富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掀起了“校园运动热”。

服务好学生和家长,各类教育协同发展

20231124日,作为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栖霞市教体局与齐鲁师范学院签约开展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

据介绍,2023年以来,栖霞市实现了各学段教育协同发展。学前教育方面,省级示范园、一类园达28所。义务教育方面,实施集团化办学和强镇筑基工程,引领农村学校健康发展。高中教育方面,通过搭建区域间教育互联互通平台,组织高中教师与周边学校开展双向学习与指导活动,提升教师素质。职业教育方面,通过优化招生专业设置、引进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方向和就业选择。

忙完一天的学习,观里中心小学三年级(2)班学生以课桌为琴,伴着《站在草原望北京》的激扬旋律,舞动着悠扬的草原乐章。五年级(3)班学生秒变“功夫少年”,五步拳一招一式里有满满的精气神。“小厨师”课堂上更是热火朝天,鲜香酥脆的“油炸开口笑”热气腾腾地出锅了。这是寒假前最后一个在校日的情形。

“除了抓学生学习,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延时活动。课程丰富多彩了,课堂有趣了,每堂课都是对学生成长十分有益的内容。”观里中心小学校长范永胜这样说。

在栖霞,所有学校都开展了极具本土色彩的课后延时活动。八卦鼓舞、胶东花饽饽、棒槌花边、吕剧、中草药种植等特色课程得到社会各界、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可。

“今天听老师讲这么一堂课,我才知道管孩子有这么多办法。”桃村中心小学“小橘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入村开办的讲座让学生家长柳女士受益匪浅。桃村中心小学还在校门口建设“小橘灯”会客厅,购置茶叶、咖啡等,温馨舒适的环境为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提供了场所。

在栖霞,像“蒲公英”“小橘灯”这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有10余支,他们以举办家教讲座和提供个性指导服务家长。“蒲公英”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被评为2023年山东省家庭教育优秀志愿服务队。录制“微课堂、微视频、微电影”等课程227节,编写《学做智慧家长·家校沟通》家庭教育指导丛书,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服务好学校和教职工,校园洋溢幸福感

“我们学校特别关注老师的身体健康,今年新建了休息室。我们工作累了,过来放松一下,觉得很幸福。”栖霞市庙后学校教师林贤峰说。

2023年,栖霞市实施“幸福教师工程”,通过更新办公桌椅、计算机,增加取暖和制冷设施,提供饮水设备等措施,不断优化办公环境,提升教师的工作舒适度。同时,将教师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纳入综合考量,以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为引领,实施教育领军人才建设工程,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落实荣退制度,充分彰显了对老教师的关心关爱,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只有真正把‘三个服务’理念落实到工作中,服务好与教育有关的人和事,才能真正实现栖霞教育高质量发展。”陈向阳如是说。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