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需关注 四个方面的制度设计 “智慧教育”赋能学校发展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智慧教育”赋能学校发展

——以济南市历下区俊德实验学校为例

□ 济南市历下区俊德实验学校 李晓康

济南市历下区俊德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俊德学校”)自建校以来,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这一育人主旨,带领一批年轻教师深耕传统文化沃土,不断探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路径策略,全力打造具有俊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校。

然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巨大冲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数字化时代加速来临,智能平台、智慧研训、AI技术等信息化教育模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迅速转向智能化。就俊德学校而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探索面临两大挑战:第一,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入信息化教育体系,突破传统文化传统教法的壁垒,使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发展融入教育革新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发展过程中,打造特色品牌。第二,学校在应对教师队伍年轻化、业务能力亟待提高的压力下,要继续探索信息化时代教师个人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智能技术潮带来的变革与挑战,俊德学校不断探索“智慧教育”内涵并付诸实践,努力走出一条“智慧教育”赋能下的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发展之路。对此,笔者将从“智慧教育”的实践、成效及反思方面进行论述。

一、打造“智慧赛道”

“智慧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智能化设备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备足配齐智慧设备就如同铺设了一条“智慧赛道”。按照省教育厅、省大数据局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有关标准,俊德学校围绕基础支撑、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多措并举推动校园智慧化建设,目前已达到基础型智慧校园标准,为跑赢“智慧教育”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锚定“智教目标”

20232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院长吴娟明指出:“数字技术应该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俊德学校在实践“智慧教育”的过程中,在此观点上与其不谋而合。学校以校本教学品牌“问思启智——爱学课堂”(以下简称“问思启智”)为切入点,锚定了发展“智慧教育”的目标,扩大原先重点聚焦课堂教学开展研究的范围,涵盖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养发展、教师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并全面开启了创新智慧学习、智慧教研,建设线上平台,推行“智能”研修等深度探索和实践。

(一)创新智慧教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在谈及“智慧教育”提升教师能力的特点时说:“把数字技术与教师功能结合在一起,让人机产生互动,让技术产生融合,这是最重要的。”俊德学校在教师教研方面积极创新,进行了大量实践。

一是充分运用国家教育平台的课程资源、希沃白板、智能研修平台的功能,组织开展了“团员邀请课”“新教师汇报课”和“骨干教师展示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人人能上公开课,天天都听公开课”的智慧教研氛围。通过听评课,共研共建“问思启智”,打造优质课,形成“问思启智”课堂的线上案例库、课例资源库,并形成相关理论。

二是为应对后疫情时代给学校教学教研活动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双减”政策中面临的新挑战,学校紧抓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使用,继续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双线教研,并创新实践了“线上集体备课大讲堂”的全新教研模式。特别是思政教研组,基于单元整合、个人思考和集体商讨的模式,开启俊德实验学校“‘国家智慧’,思政先行”的“双线”集体备课的实践,力求深耕课堂教学,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思政课的备课、学习,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快思维课堂不断推进。

(二)建设线上平台。“智慧教育”为教师队伍成长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这也是俊德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教师队伍年轻化、经验少,而信息化时代对教师能力素养要求高的突出矛盾,学校将人工智能与教师专业成长深度融合,并充分利用历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教研中心”创建了俊德实验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子平台(以下简称“子平台”),将子平台打造成教师专业培训、能力展示、业务交流、成长成才的“新地标”,形成了线上教师梯队发展“新阵营”,探索了教师“智能化”成长新路径。

“专题活动”建设为例,学校先在“专题活动”专栏建立“每周新教师板书设计展示”,将新教师粉笔字和板书练习进行线上展示和评价;再通过“公开课”专栏,将每名新教师的展示课实录进行线上展示;最后,在“‘爱学问思’提升初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版块中,围绕新教师成长的必备专业技能,从教育常规、教学管理、课堂实操、案例反思、总结提升5个维度设计具体内容,记录下教师培训成长的学习过程和思想轨迹,形成线上新教师成长档案。

通过教研中心开展新教师培训,使新教师的点滴成长都呈现在大家眼中,实现了新教师、老教师之间互学互助,全体教师共同见证的“透明式”发展,在敦促教师自我发展的同时,解决了教师“闷头发展”所致的发展水平不均、成长思路固化问题,整体提升了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切实增强了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夯实了培训效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

(三)推行“智能”研修。俊德学校作为国家智能研修平台实验学校之一,努力投入AI技术支持下的课堂研究中,在诸多学科教学中探索使用智能研修平台系统,使教学教研活动与平台快速有效对接,发挥了AI技术在课堂教学改进、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优势。

首先,在智能研修平台使用推进中,学校召集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智慧教研团队,培育“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骨干教师。其次,将“以任务练应用”作为基本培育模式,进一步帮助教师熟练使用平台。教师利用智能研修平台系统录制上课全过程,并通过平台智能评课数据反馈,精准反思课例的每个环节,体验智能平台的优越性,总结使用中的困惑与需求,为后续形成、积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做准备。再次,在打磨过程中针对智能研修平台的相关工具展开集体研讨,以学科组为单位对课堂行为进行分析和诊断,实现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智能研修平台提高教学质量的“智慧”发展。

三、“智慧”赋能特色

俊德学校站稳“智慧”赋能的时代高地,从培育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发力,打造学校特色的核心力、硬实力。

“童解字源”校本课程深度实施。“童解字源”是学校为低年级识字教学开发的,以“字源识字法”为主要学习方法的校本课程。在“智慧教育”催化下,“童解字源”将传统的“课本——课堂”教学模式向“多媒体平台——微课教学”的“智慧模式”转变,在完善“字理——字情——字趣”识字过程的基础上,开发制作优质微课,在多媒体平台上形成校本信息化资源,突破课堂教学壁垒,为学生提供课上课下、随时随地可用可学的高品质识字教学,在“智慧”赋能下实现了学校汉字文化教育策略。

“童吟龙文”校本课程的深度实施。在诵读的基础上,学校把“童吟龙文”校本课程通过探究“为你讲诗”线上平台——小夫子讲堂“为你讲诗”活动延伸实施路径,进行了课题“经典诵读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学校引导学生充分学习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有趣的课程讲解,让更多读诗爱诗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还在喜马拉雅App上开设线上公益学习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四、实践成效与反思

近年来,俊德学校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在“智慧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成功立项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项目,形成了《俊德学校课堂学习金字塔》《俊德学校“问思启智”“爱学课堂”观课点》《“问思启智”“爱学课堂”优课标准》《俊德课堂评价用语》等一系列成果。

随着实践不断深入,教师信息化素养及信息化学科融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也不断突破原有壁垒,同“智慧教育”并轨相容。但“路遥知马力”,在实践过程中,短板与问题也不断显现。如何更科学、更高效、更便捷地使用各类教育平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达到平衡?“智慧教育”在发展进步的同时,如何进行与之相适配的智慧评价?这些都是接下来要继续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推行“智慧教育”是国家战略,愿所有践行“智慧教育”的学校能够携手并肩、互学互鉴,共同开创新时代“智慧教育”发展的美好未来。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